“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动力与管理探析

2018-10-22 02:43刘静春吴柳燕
图书馆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员图书馆

刘静春,吴柳燕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这一概念逐渐席卷大江南北,并且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行业的认知。“互联网+”对图书馆的技术与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有助于够构建全新的知识服务生态链。在“互联网+”环境下,要求图书馆馆员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与专业技能,不断扩充知识并掌握多样化的技能,进而满足读者的深层次知识服务需求。

1 “互联网+”时代及其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1.1 “互联网+”时代的概念

“互联网+”即借助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构建全新的经济生态运作模式。易观国际CEO于扬在2012年11月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也提出将“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以信息经济为主导,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与服务业、制造业的融合,能够形成大众创业的全新环境,也创造出大量全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数据挖掘、智能感应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等为依托,进一步形成的全新业务体系,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创新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人才、技术还是管理体制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腾讯CEO马化腾指出:“互联网+”是一个大趋势,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大数据处理技术是“互联网+”形成与连接传统行业的根基,加快了多个行业的融合速度,图1为“互联网+”时代的大体模型。

图1 “互联网+”时代模型

1.2 “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图书馆对自身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进而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规划,它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思维模式与服务模式,表现在高校图书馆逐渐摆脱了被动服务的模式,转为主动借助互联网为读者提供知识推送服务,并且注重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结合,以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同时高校图书馆应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各种数据处理、知识关联技术整合学科资源,力求展现给读者更为科学、高效的知识获取途径。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体,在促进图书馆全面提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是读者与馆藏资源之间的媒介,面对“互联网+”形势下图书馆服务的变化,馆员需要认真分析读者的深层次需求,积极扩充知识并提升业务能力,做好知识的智能化管理与组织工作,努力形成与读者之间共存互补的和谐关系,进而构建“互联网+图书馆”的全新模式。

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动力与管理现状分析

“互联网+”打破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并迫切要求构建全新的知识服务体系,也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员职业动力与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极大阻碍了图书馆发展的脚步。

2.1 缺乏创新发展的职业动力

所谓职业动力,就是推动工作、事业发展的内在力量。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建设、资源以及资金方面投入不足,服务模式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管理者固守陈旧的管理意识与管理理念,缺乏危机意识与创新能力,表现在:有的高校图书馆依然将资源保障作为主要任务,致力于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效能,而忽视了数字图书馆、泛在图书馆的构建;有的高校图书馆习惯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对于社会读者存在“排他性”,并且服务模式比较被动,导致读者所获取的信息资源有限。尽管一些高校图书馆推出了个性化服务,但是由于缺乏宣传,所产生的影响力并不大;不少高校图书馆只注重信息资源建设,缺乏必要的资源共享机制,无法满足读者的多样需求,导致信息服务能力无法提升,一些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知识服务流于形式,缺乏深度与广度。在当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若不能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明确在学科知识服务与知识导航方面的作用,将很难保持在知识服务方面的地位。

2.2 人才队伍结构不适应发展需求

当前高校图书馆面对“互联网+”时代知识服务的一系列变化,迫切需要吸引更多具备创新精神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然而,许多高校图书馆对人才建设缺乏重视,或者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很难吸引与留住人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人才结构不合理,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偏低,很难适应读者的多样化需求等问题,极大阻碍了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

2.3 缺乏与时代相适应的职业能力

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建设力度,也不断吸纳新员工加入图书馆管理事业中,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员普遍缺乏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且图书馆教育与情报工作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图书馆缺乏竞争机制,导致馆员因循守旧、缺乏工作动力。很多人认为图书馆员不需要具备高学历,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不高,甚至认为图书馆员的作用不大,加上我国并没有设置图书馆员从业资格认证,以及相关的管理规范,很多图书馆虽然制定了相应的馆员管理制度,但是存在较多漏洞,极大影响到图书馆的科学规范管理。

3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动力就是促进其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工作动力,主要由人生观、意志、兴趣等构成,要想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图书馆员需具备持续的工作动机与职业动力,而薪资待遇、社会地位以及价值观等,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图书馆员的职业目标,进而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1 职业方面的原因

很多高校图书馆有严格的坐班制度,有时候还需要馆员上夜班,加上馆员承担着为全校师生提供知识服务的任务,工作量大,长期从事这一工作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近年来虽然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是由于图书馆空间大,即使冬天有取暖设备也比较难熬,而夏天燥热难耐,极大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情绪;图书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馆员很少得到赞赏或表扬,久而久之,工作热情自然大打折扣。此外,与高校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相比,图书馆员的业务繁多,工作时间长,且进修机会少,导致晋升通道狭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馆员不免认为前途堪忧,感受不到工作的喜悦,更难以激发对工作的热情与动力。

3.2 图书馆员自身的原因

互联网、智能化等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要求图书馆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并且掌握多种现代技术,以适应科技进步背景下读者的多样化需求。面对新知识与新技术,部分馆员甚至产生恐慌、焦虑情绪,感觉压力巨大,或存在不思进取与倦怠的心理;图书馆员的工作与高校其他部门相比,很难获得较大的成效,认为这个职业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进而产生不愿意努力工作的心理,或者存在深深的挫败感,最终导致职业动力不足;甚至有的馆员认为图书管理工作并不重要,并且晋升空间不大,产生工作不工作都无所谓的心理,或者认为工作只是一种负担,完全失去了积极性,也很难激发职业动力。

3.3 图书馆管理层的原因

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沿用根据职能分层管理的模式,上下级分界清晰,权责分明。这种管理模式让图书馆员缺乏话语权,只能依据领导层的意志行事,很难提升工作积极性,加上图书馆管理层对图书馆员的要求就是完成工作目标,并且侧重于考察馆员的岗位技能,忽视了馆员的内在需求与心理感受,势必影响到馆员的工作质量;部分高校图书馆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多采用年终考评的方式,并将考评结果与加薪、奖金结合起来,并没有认识到考评的真正作用,同时高校图书馆的绩效考评标准单一,往往采用统一的岗位标准进行评价,无法体现每个馆员的优势与特点,长此以往,馆员必然会产生厌烦情绪,工作效率下降,并且丧失职业动力。鉴于此,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应该积极调整管理模式,了解馆员的内在需求,并对他们的工作思想与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以有效提升图书馆员的职业动力。

4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全新职业特征与定位

“互联网+”要求高校图书馆提供更为智能、分类更加精细的知识服务,图书馆员这一职业也呈现出全新的特征。

4.1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全新职业特征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来源呈现出异质化与多样化的特点,主要以软硬件作为传播载体。这就要求图书馆员有效获取、识别与筛选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提升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尤其是面对多种格式以及丰富的异质资源,更应该强化人在信息资源服务方面的作用。

与传统的图书馆借阅服务不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需要为读者提供全周期知识服务,全程包括筹划设计、资源传递、反馈评估等环节,图书馆员需了解全部流程,并且参与到部分环节或全过程管理中,此外,图书馆员还需要开发与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并且开展用户培训工作,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率。面对“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馆员的全新要求,高校图书馆应该从图书馆员最为关心的问题着手,分析影响馆员职业动力的内外部因素,从职业规划、心理援助、制定个性化管理制度、开展职业培训等方面着手,保障多方因素的协调,为馆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图2),进而提升馆员的整体职业素养。

图2 高校图书馆员的良性工作环境

4.2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全新职业定位

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改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在这种全新的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尽快适应各种新技术、新工具,进而提供更多新型服务。

面对读者不断深化的学科知识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员可以尝试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融入读者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根据用户的需求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进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嵌入式学科馆员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与科研人员有效沟通,并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与领悟能力,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以为学科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解答;与此同时图书馆员也可以引入云计算技术,解决图书馆存储空间有限的问题,借助云端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类服务,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效率,真正成为云图书馆员。此外,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海量信息数据,图书馆员应该具备数据定位、处理与整合能力,进而帮助科研人员迅速获取所需的数据。这种服务模式类似于参考咨询服务,但更为复杂,对馆员的数据处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与大数据处理相关的技能,并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识别与筛选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而为读者提供准确的数据服务。

5 “互联网+”时代强化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动力与管理的策略

5.1 制定符合馆员岗位需求的知识更新体制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各种信息资源扑面而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技术、服务理念日新月异,加上各种新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如微信、微博等,要求馆员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知识服务,若图书馆员依然固守原来的知识,将很难适应图书馆的转型发展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图书馆员需要结合新时期读者的行为、需求变化,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划,不断扩充知识面。

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制定规章制度,以鼓励与促进馆员加强学习。例如,美国就根据图书馆建设实际,制定了《职业教育法》,为馆员的终身学习与知识更新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德国也相继在国家教育政策中纳入继续教育的内容,并且指出“图书馆员必须接受信息教育”,相关机构也需要承担培训监督任务。在我国,与图书馆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在逐步完善中,短期内很难为馆员继续教育提供法律支撑。虽然很多高校图书馆设置了相关培训课程,但是大部分馆员只是将培训进修看作评职称的途径,很难达到真正的效果,因而高校图书馆应针对网络环境下对馆员的技能与知识需求,加大对馆员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制定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制度,纳入心理咨询、业务知识、网络技术等内容,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知识更新体制。在开展集体培训的同时,高校图书馆也需要鼓励馆员开展自我导向性学习,帮助馆员开展正确的自我评估,进而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技能,可邀请心理服务人员或咨询顾问为馆员免费咨询,帮助他们做好自我梳理,明确自己的真实需求。此外,高校图书馆应以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为馆员提供多种教育进修机会,以改善馆员的整体知识结构,真正提高馆员的综合能力与职业动力。

5.2 搭建汇聚各类学科资源的馆员学习交流平台

高校图书馆可以应用互联网技术汇聚各类学科资源,制定符合馆员需求的交流与反馈规则,进而搭建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为馆员了解行业动态、获取最新资讯以及开展技能学习打开一扇窗。图书馆员作为学习交流平台的主体,可以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加强与其他网络学习者的联系,进而形成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图3)。共同体中的所有学员均可共享学习资源,并根据需要合理进行角色分配,定期开展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工作,并借助信息工具与学习活动完成一系列学习行为,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达到共同提升业务技能的目的。

图3 高校图书馆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型

高校图书馆也可与其他图书馆合作构建专属网站,及时通过网站发布最新动态,针对图书馆员这一群体的职业特征与职业发展状况,开展与馆员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能力培训或者技能培训,进而为馆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也可以借助微信、QQ等构建即时通信平台,让图书馆员实现跨平台、跨区域沟通交流,通过微信平台发布馆员培养信息,让馆员了解图书馆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馆员交流工作经验的讨论区,实现经验共享与知识显性化,进而提升馆员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职业动力。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在官方网站设置了专门的馆员网页,用于向本馆员工提供业界信息、本馆资讯,并且集中发布与馆员职业相关的最新动态,也动态链接了相关的学习资源网页,为馆员获取信息资源与在线学习提供了便利。

5.3 构建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内的幸福管理机制

针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动力不足的各种因素,引入贯穿馆员职业全周期的幸福管理机制,坚持运用心本管理理念,将馆员的幸福作为管理目标,营造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进而真正凝聚人心、优化组织模式,以提升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职业动力。通过幸福管理机制,能够让馆员感受到职业带来的满足感,自觉做好各项工作,将自身与岗位、图书馆结合起来,进而促进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和谐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员幸福管理机制的架构如下图4所示。

图4 高校图书馆员幸福管理机制架构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幸福管理工作前,首先需要制定幸福管理目标,了解馆员对工作与生活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帮助馆员达成目标,以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指数,具体采集内容包括馆员档案、馆员幸福指数调查以及职业计划等,通过对每个馆员进行信息采集与评估后,针对不同职业生涯阶段馆员的工作内容与特点,制定相应的能力开发与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馆员工作潜能。其次,制定相应的幸福管理保障制度,满足馆员各方面的需求,以推动幸福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转,具体内容包括营造舒适、轻松的工作环境,让馆员在幸福快乐的团队中提升工作效率,形成工作合力,帮助馆员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引导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学会控制工作中存在的消极情绪,学会体验工作中的乐趣。最后高校图书馆还需要保障沟通反馈渠道畅通,将岗位监管与评价反馈结合起来,成立专门的幸福管理监督小组,对管理全过程进行监察,了解是否存在管理不当、承诺无法兑现等问题,及时修正幸福管理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以保障管理活动的高效性与科学性。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员图书馆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员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图书馆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去图书馆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
论图书馆员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