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飞
在应试教育下,高中数学不仅是高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而且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对学生实施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断学习新知识中,通过利用大量做题来提升学习成绩,但这却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使他们不仅对所学的公式理论不能灵活应用,还会造成厌学情绪,学习成绩无法获得提升。事实上,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但需要进行大量地做题,还需要有效地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会数学应用价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当前教学中的重要能力培养,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对其加强思维引导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观察与应用,使其在充分感受与体会数学应用价值的前提下,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激发其敢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并能使其数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应用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有效地思维引导,更应让其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知识既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将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进一步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由此对数学产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进行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综艺节目中“猜商品价格”的小游戏进行有效导入,使学生们在积极参与中既能快速地掌握学习方法,还能在二分法的科学验证中将这一抽象知识轻松掌握,由此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在课堂教学中不仅真正地实现了人人有收获,还使人人都能自主参与,在灵活地運用知识中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其为未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结合实际生活内容,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伴随着素质教育要求下,数学知识学习越来越贴近于生活化、身边化,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进行更多方面的教学情景模拟,还需要融入更多现实生活案例,使学生们既能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尤其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生活化案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不再感到陌生与畏惧,还会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有关于数列极限知识的概念知识学习时,单纯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免会令学生们感到枯燥与乏味,但通过生活小案例的引入,能使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当我们一个人在面向墙壁行走时,在未行走前距离墙壁2米,在进行第一步行走时走了1米,第二步则走了1/2米,第三步走了1/4米,以此类推,每向前一步便缩小一半距离,那么到达墙壁之时,应走出多少步?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既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际操作来增强其真实感,还可以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使其产生深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自行实践中,让他们感受实践活动乐趣,在此快乐愉悦的氛围下轻松掌握数列极限概念,由此,既让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产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也丰富与提升了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在高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们更多地走进社会,与实际生活展开亲密而自然接触,不仅能为数学课堂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更能使学生在不同渠道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学会观察与思考,从而在丰富其社会经验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社会实践活动无疑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还能使其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体验中激发学生产生深刻的思索,从而自主进行问题答案的探求。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为学生们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契合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将平时在生活中收集与汇总的数学信息得到进一步实践应用,并与所学新知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进行统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对电视、网络,以及期刊、报纸等方面查阅到的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等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并以经典案例分析为突破口,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与体验中掌握统计方法,并能针对统计思想与特点进行普遍性的应用与探索,使其发现统计知识既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中,更能将该知识的运用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在对知识的学习采用发散性思维引导过程中,找出问题的解答方法,既能使学生们从中找出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使其端正学习的态度,使学生在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探求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中,明确掌握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探寻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由此全面提升其学习成绩。
结语
总体来说,高中数学是教学过程中基础性学科的一种,在学生的应试与日常的应用中都有非常主要的作用。但在应试性教育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更偏重于考试,学生便成了考试的被动者,在大量的试题下提升学习的成绩,如此便无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所以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