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涛
摘 要: 通过对我校原有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性状况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问题,在我校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进行了针对性的对比实践研究,最后总结归纳出了我校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 合作学习;有效性;卓越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57-01
在我市大力提倡“卓越课堂”的前提下,我校积极开展“卓越课堂”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实施“卓越课堂”,我校各个班级都组建了“合作学习小组”,为了让“合作学习小组”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我校初中数学组对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一、我校之前的“小组合作学习”状况
我校数学课在研究前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通过我对全校19个初中教学班上进行了跟踪听课,一共听了27节数学课,通过我对这27节数学课上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的分析发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小组内部没有形成竞争机制;小组制度不健全。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了讨论式学习,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六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学生完全是在看其他同学的表演,根本没有参与其中,这样的学生占有20%左右的学生。像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这样何谈“卓越课堂”,于是我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研究。
二、我校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过程
我就我校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了有效尝试性的研究:在小组组成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引导的有效性等上作了一些实践研究。把我校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的数学教师分成两个大组,每个组6个班,初一、二的1、2、3班为第一组、初一、二的4、5、6班为第二组。让第一组中的两个班在数学课堂上任用原来的合作探究小组,让第二组中的两个班由老师根据学生的成绩的互补把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另两个班由老师把学生按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情况分成A、B、C、D、E、F六个部分,再由组长分别从这六个部分中各选取一名学生组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同时在小组间建立恰当的竞争机制(如采用加分制、竞赛制、抢答制、单个问题评价制、每节课堂评价制、小组连坐评价制等等来建立小组间的竞争)同时还对小组内部加强建.通过一个月的对比发现,后一种“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团体意识、群体动力远远高于前一种“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规则,学会倾听、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组织和评价,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也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由此我总结归纳出了我校初中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策略.
三、我校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策略
( 一)、合理构建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教学中,我这样来做:将班上的学生按每组6人组成小组,成员里面有优等生、中等生,也有潜能生。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当,有利于班級小组间公平竞争,组内成员水平有出入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合作。
(二)、科学运用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合作方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是如此,并非一个人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几个成员合作完成,那么中间就必须有分配,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每位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尽力做好。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久而久之两极分化更严重。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反馈阶段,最好先让小组中的潜能生发言,这样既能检查其在合作中学习的效果,也能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三)、合理安排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内容。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例如:学习“算术平方根”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让孩子明确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建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其权.教育科研.科学咨询杂志社.(85)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012.6-285
[3] 杨茜.教育科研.科学咨询杂志社.(68)浅谈在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2013.4.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