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冰冰
摘 要:音乐属于一门听觉的艺术,所有关于音乐的实践活动都不可能离开听觉。一切音乐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技能。因此,学生音乐课堂聆听习惯的养成对于音乐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职高生在音乐课堂聆听习惯的养成途径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培养职高生“音乐的耳朵”,促进职高生自身音乐素质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聆听习惯;职高生;养成途径
职高生的音乐基础普遍都比较差,音乐课堂教学首先要教会他们聆听音乐,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职高生在音乐课堂聆听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其自身音乐审美能力和感受力的培养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是激发职高生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健康审美观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如何促进职高生音乐聆听习惯的早日养成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音乐环境包含音乐课堂教学环境和校园音乐文化环境两个方面,良好的音乐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职高生“想听”的欲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音乐知识竞赛、在音乐教室悬挂音乐家名言、出刊音乐板报以及借助校广播站课间播放动感欢乐的音乐或者世界名曲等等方法来为学生创设浓厚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其次,音乐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对学生聆听习惯的养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含和谐物理环境创设和和谐心理环境创设两个方面[1]。
和谐物理环境主要是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创设和谐心理环境的关键在于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愉悦地聆听音乐,进而促进学生音乐课堂聆听习惯的养成。在音乐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播放一些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乐曲或歌曲,让学生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等待着教师上课;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手势、音乐等替代语言,以无声中实现对课堂的调控,或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课堂纪律,从而使学生将自身注意力集中到聆听音乐上,进而促进其聆听习惯的养成。
二、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堂,首先要尽可能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音乐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聆听习惯的养成[2]。其次,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评价机制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课堂聆听习惯。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恰当的激励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音乐学习中的进步,而且还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主动地参与器乐教学、欣赏教学、唱歌教学,更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学生在音乐聆听中要想与音乐产生亲密接触,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能够丰富学生的听觉感知、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扩大学生的音乐事业,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智慧的启迪、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音乐记忆能力是影响音乐欣赏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只有具有较高的记忆能力,才能够准确的掌握那些流动在时间中的旋律,才可将听觉的印象综合成一个整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一些简单的乐曲开始锻炼他们的记忆力,由浅入深、由短变长,反复带领学生欣赏这些作品[3]。当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发音等不再陌生时,且可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听觉印象,此时学生的聆听水平便上升到了另一个级别。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更多的作品,并在反复聆听中,体会其中的情感,区别音乐之间的特性,这是一名优秀聆听者所必备的音乐基础。
四、拓宽欣赏音乐的宽度
要想提高职高生音乐欣赏水平,必须要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范围,仅仅欣赏一种音乐是远远不够的。但不能否认的是,每一位学生的欣赏品位是不同的,他们在选择欣赏对象时往往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作决策的[4]。而作为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细心比较,对于学生接触少、不熟悉的音乐,不能贸然弃之,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人类的音乐创造丰富多彩,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下,都产生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其兴趣也是不断改变的,引导学生放开眼界,拓宽视野,帮助学生真正拥有“有音乐感的耳朵”,鼓励学生吸取音乐作品中的养分,拓宽他们的听觉范围,在千百次聆听欣赏之后,逐步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
五、提高职高生的艺术修养
音乐生艺术修养的体现主要在于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高低,学生在欣赏音乐的瞬间产生的审美感受是其长期积累的知识观念,其爱好、趣味等诸多因素,都是在这一瞬间感性认识的体现。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这对增强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学生艺术修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而是在日常学习中教师积极引导,不断灌输,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乐理和音乐学知识。其中基本乐理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它主要包含乐谱读法、音乐节奏、旋律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一些和声、曲式分析等理论,在学生遇到一些节奏复杂、大型作品的音乐时,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去理解音乐。另外音乐学包含的内容就比较广泛,对于职高生来说,他们需要重点掌握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識,这方面的知识只要有:音乐的产生年代、当代的社会背景、音乐的风格、作曲家的意图等。
六、审美的聆听
从外在来看音乐欣赏只是用耳朵去听,利用听觉去感知事物。但音乐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与普通的听觉认知有着本质的区别,准确的说这是一项“审美的聆听”,教师在带领学生聆听时,所收获的并不是对某一事物外在体现的认识,而是借助这一知觉,将学生的内心感受释放出来。只有学生从主观意识摆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环境中去,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音乐节奏的一张一弛,都是用内心世界无声的旋律来体会每一个字句,用情感与想象来体会这些流动的音符,只有这样才能将音乐的美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会感知音乐中的美,在优美的环境中体会音乐的情感,感受音乐所创造的意境,发挥出音乐本身的作用,这是音乐创造者的最终目标,也是音乐追随者最初梦想,欣赏音乐是一项审美的聆听活动,用心去聆听音乐的美,去感受作曲者的心境,这是音乐欣赏的一种方式。
七、结语
总而言之,职高生在音乐课堂聆听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启发和指导。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音乐记忆力的培养,拓宽学生欣赏音乐的宽度,不断提高职高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加强审美的聆听和情感体验,促进高职生早日形成音乐课堂聆听习惯,使职高生具有“音乐的耳朵”。
参考文献:
[1]陈海涛.关于职高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探析[J].时代教育,2016(2):134-134.
[2]周莺歌.谈如何在音乐鉴赏课上培养中职学生听的习惯[J].现代教育,2012(9):60-61.
[3]张清.在“倾听”中愉快成长——谈中职音乐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J].大众艺术(学术版),2013(8):217-217.
[4]高瑞.浅谈职高音乐欣赏课教学[J].未来英才,2016(15):236-236.
[5]王建华.谈如何上好音乐课[J].教育现代化,2017(07):253-254
(作者单位:衢州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