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们爱上阅读——建构学生喜欢的阅读课

2017-05-06 15:36李炜
速读·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建职高生对话

李炜

摘 要:现在的学生们都是“低头族”,不喜欢阅读,喜欢玩电脑和手机。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了?以下探讨阅读课的意义以及如何建构学生喜欢的阅读课。

关键词:职高生;阅读课;建构主义;共建;“对话”

一、阅读课的教学地位

(一)学生现状

当今社会,影视文化的发达,电脑手机的普及,“快餐”文化的冲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手捧一本书籍仔细阅读,欣赏其中的妙处。职高生语文基础差,阅读水平低,让他们爱上阅读更是难上加难。

(二)阅读课的地位

阅读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对于职高生尤其重要。而阅读课的增设正是有助于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们在阅读和听讲的过程中,激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二、对建构主义的诠释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建构和重构对周围真实世界的理解。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应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由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生的主动建构,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调动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呢?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这包括启发式、抛锚式、自我反馈等策略,这些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建构对周围真实世界的理解。

三、“建构”职高生喜爱的阅读课

由于职高生的特殊性,阅读课在教材的编写、教学时数的安排、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的方面应该具有职教特色。

(一)建构学生喜爱的“文本”

文本就是我们学习、阅读的信息资源。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建构和重构对周围真实世界的理解。而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文本”,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建构对“文本”的理解。

根据职高语文的新教材的安排以及以往阅读课中对学生最喜欢的书籍、杂志的了解情况,下面对文学欣赏的“文本”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

1.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们较感兴趣的自读篇目(主要来源于课本)。

(1)人生与创造:房龙(美国)《宽容》序言、居里夫人《我的信念》、海伦.凯勒《给我三天视力》等。

(2)自知与自信:刘敬智《中国人的骄傲》、沙叶新《尊严》、梁晓声《普通人》等。

(3)职业与理想:黎阳《激情人生》、梁启超《敬业与乐业》、闻一多《红烛》等。

2.学生们喜欢的中外经典名著(主要来源于阅览室提供的学生读本)。

(1)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两拍》等。

(2)外国文学:《葛朗台》《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挪威的森林》等。

3.学生最喜欢的报刊杂志,如《读者》《青年博览》《快乐阅读》等。

同时,为了保证阅读课的质量,还应增加阅读课的课时数。

(二)师生共共建和谐的阅读课

建构主义推崇的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的平台是“对话”。“对话”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层面是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第二层面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建构主义强调,在教育教学的平台上,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不断优化阅读的方法和手段,建构一个和谐的阅读课。

1.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建构生动、易懂的阅读课。在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而建构主义正是我们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的有力工具。它强调,在教育教学的平台上,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而有些教育者学者片面地认为建构主义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又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当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突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要“引导与主体相结合”。

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呢?作为一名職高的教师,更要在教法上下功,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如,在阅读欣赏《红楼梦》中的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若没有教师用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人物关系、章回安排,对于职高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第三回在整部小说中的地位,也很难有针对性地从人物和场面两个方面上欣赏本回的精彩内容的。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在课堂上,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建构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激发职高生们对阅读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阅读等文学欣赏活动。用声、形、色并用的教学效果,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感到学习困难的同时,体现到学习的兴趣。例如,同样欣赏《红楼梦》中的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可以通过录像、歌曲来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当学生们观看到录像中演员的一颦一笑时,一位聪慧灵巧、多情善感的林黛玉,一位巧于逢迎、心机深细的王熙凤便马上跃然纸上了。

3.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来建构和谐的阅读课。讨论建构了和谐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它深化了“对话”,引起了学生的“内化”。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一个题目,学生在下面准备,课上以讨论方式为主,由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老师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指导,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氛围,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下面以阅读欣赏舒婷女士的《致橡树》为例:

在课前教师设计几个由浅入深的讨论问题:

(1)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

(2)作者用什么意象来表现这些爱情观?

(3)你最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小组讨论,小组间互相提问、互相评议,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相补充,很好的品味了诗中朦胧的意象之美,感悟到“木棉”与“橡树”忠贞的爱情。

总之,只有阅读课出现在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才会显示出独特的精彩和亮丽,人们才会对语文课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猜你喜欢
共建职高生对话
浅谈职高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