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农村乡镇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8-10-21 10:30陈湘蕾易德良
黄河之声 2018年21期

陈湘蕾 易德良

摘 要:本文依据初步的调查材料,认为湘西南地区农村乡镇小学音乐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在两个阶段:一是小学音乐教师在高校的求学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机制问题;二是他们走上各自的教学岗位后,国家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这些音乐教师的管理、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弊端。最后,笔者就本地区农村乡镇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对策提出了初步构想。

关键词:湘西南;农村乡镇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

湘西南地区,长期以来因地理位置的闭塞偏僻和交通不便,历来是湖南省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代名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大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教育扶贫”作为改变本地区贫困落后面貌的头等大事抓出了实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农村小学音乐师资在内的各项教育资源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有了根本性的改观,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笔者在实地走访中也了解到,这些小学音乐教师大部分都来自于本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师范生毕业后在各自的小学音乐教学岗位上,普遍凸显出教学基本技能水平不高、基本理论素养欠缺、教学手段方法单一、与本地区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脱节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方面所暴露出的问题。以下分而论之。

既然乡镇小学音乐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本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那么这个教师群体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是否单纯就是高等师范院校在招生、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实习等环节上出现的偏差所导致的呢?笔者认为不尽然,根据前期初步的调查材料,笔者认为本地区农村乡镇小学音乐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在两个阶段:一是这些师范生在高校的求学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机制问题;二是他们走上各自的教学岗位后,国家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这些音乐教师的管理、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弊端。

而且,这两个阶段中,前一阶段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年,但这几年的学习时光中,师范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思维习惯以及基本技能素养都在此阶段初步定型,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一阶段贯穿着师范生的整个职业生涯,持续时间久、学习提升空间大。如果当地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培养方式得当,将会对这一特殊教师群体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高等师范院校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将面向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范生等同于本科院校甚至于音乐学院的音乐表演型人才,对他们的培养目标期望过高、专业性太强,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某一音乐门类表演精湛(所谓“一专”),而真正从事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却大为欠缺(没有兼顾“多能”);(二)大专层次小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真正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际的专业课程与教学法内容偏少,高校目前的课程设置倾向于“高精尖全”的专业音乐课程,即课程内容过于专业、艰深、全面,不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三)忽视自身的实际需求盲目强调向学院式专业音乐教学靠拢。高校教师多毕业于本科院校与音乐学院,对本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实际需求基本不了解,只是凭着自身以往的经验上课,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不对口;(四)缺乏对国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等先进经验的借鉴,忽视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目前笔者所知的本地区高等师范院校中,尚未重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少儿音乐教学法,更不要说挖掘本土民族民间资源来充实课程内容,让学生逐步树立对本土民族音乐的“文化自信”了。

二、国家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管理、继续教育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一)目前中小学的各种国培、省培项目都是大而化之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班主任管理方面的培训,真正考虑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特殊性的专门培训几乎没有,所以对从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们提高教学水平很难有实质性的帮助。(二)长期以来,乡镇学校基本不重视音乐课,认为语数外等文化课程比音体美更重要,在应试教育的思维影响下,挤占挪用音乐课为文化课程仍然是这些小学的常态。(三)音乐课程既然变得可有可无,上课质量与教师待遇也就可想而知了,其结果造成教师在学校不认真上课,反而热衷于校外私人学生与各类音乐兴趣班的现象,严重偏离了国家关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初衷。

三、湘西南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对策的初步构想

如前所述,可以看出本地区农村乡镇小学音乐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阶段:即师范生在高校的专业求学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机制问题,以及国家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这些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弊端。要解决上述问题与弊端: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做到“促进本地区小学生与幼儿整体音乐技能素质的普及与提高”,課程设置应突出“基础性、师范性、实用性”的教学特色,借鉴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先进理念与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发小学生与幼儿的音乐潜能与艺术天赋。另一方面,国家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制定并完善农村小学音乐课程评价与激励机制,提升农村小学音乐课程的品质与地位,让这一特殊教师群体的地位与待遇有所改善,而且各类国培、省培项目中要真正向农村基层教师倾斜,针对他们所面临的实际教学问题开设实用性强、短期提升快的相关音乐教学技能培训课程。通过上述两个阶段培养对策的紧密结合,笔者相信,湘西南农村乡镇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未来必定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 王文君.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新机制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8年高职高专教育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视野下湘西南乡镇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X18A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