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钢琴曲《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为例,分析阐述了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新作品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练习阶段和完善阶段的具体要求与方法。
关键词:钢琴教学;新作品;准备阶段;练习阶段;完善阶段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中一门集音乐基础理论、技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专业技能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钢琴弹奏能力及歌曲伴奏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工作打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对于入学前有钢琴基础的学生,将来可能从事钢琴基础教学工作,则要求进一步提高钢琴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培养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师资。
作为五年一贯制高师学校,我们把《钢琴基础》课程放在前三个学年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第四、五学年把《钢琴作品演奏》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授课对象为有一定钢琴演奏基础且把钢琴作为主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熟悉并掌握各个时期不同流派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并进行正确到位的诠释和把握;丰富学生的曲目量,指导学生浏览钢琴文献,开阔视野、扩宽知识面;学习初级钢琴教学法,了解基础钢琴教学的原则、形式、方法等等,促进学生演奏知识与理论水平更加系统和专业化,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未来的竞争力。因此在《钢琴作品演奏》课程的教学中,钢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弹好钢琴,还应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练琴的效率。下面就以高师钢琴教材中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为例,谈谈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首新作品的方法和过程。
指导学生学习一首新作品,一般可按以下三个阶段来进行。
一、准备阶段——初步赏析、感受作品
在学生学习一首新曲子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找音响和文字资料,对照乐谱听录音或听钢琴老师的示范演奏。通过反复聆听,初步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熟悉旋律、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以获得对作品的整体音乐感受。
(一)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征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尽早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拿到新曲子后,能积极主动的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和理解,以便练习中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例如在学习《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时,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和听教师的示范演奏、讲解或听录音资料,整理出作曲家及作品的资料:这首作品是由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钢琴教育界泰斗、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广仁先生创作的。她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钢琴家之一,为中国钢琴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她根据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改变创作而成的一首钢琴变奏曲,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原民歌是根据陕北绥德县三十里铺发生的真人真事而创作,信天游曲调演唱,旋律悠缓、深沉,感情真挚、悲切,是中国广为传唱的经典民歌之一。作曲家借用了这首民歌的主题音调,运用多种变奏手法和写作技法创作而成,表达了中国人民经过艰难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乐曲具有叙事性和情节性,艺术感染力强。
(二)读谱
精确的读谱是弹好一首作品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仔细通读全曲,看清谱上的一切标记:谱号、调号、拍号,指法、句法、奏法及有关术语、符号。这些都是作曲家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的体现,为了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意境,表现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弄清这些记号的意义,才能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才能提高练习效率,提高作品的演奏质量。
经过认真听示范演奏和读谱,才能分析出作品的曲式结构。这对于练习作品,掌握演奏的音色、力度、风格情绪等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曲式结构是为表现音乐作品内容和塑造音乐形象服务的,准确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才能更好的演奏音乐作品。看曲名,我们就知道《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一首变奏曲,那就是用变奏曲式结构创作而成的。全曲结构为一个主题和八个变奏共九段,又可按标题划分三个情感内容段落,归为三个变奏群(三部分)。第一部分(苦难的岁月)包括主题、变奏一、变奏二,此段旋律悠缓沉重,情感基调凝重,仿佛让人了看到一幅陷于苦难中的人民的生活场景。第二部分(斗争)包括变奏三、变奏四和变奏五,此段渲染了激烈的人民斗争的场景,充分表现了苦难中的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和美好愿望。第三部分(解放区的天)包括变奏六、变奏七和变奏八,此段仿佛看到了解放区的天空一片晴朗,取得斗争胜利的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解放的场面,表现了人民群众欢天喜地,斗志昂扬,迈步走向新生活的喜悦心情和美好憧憬。
二、练习阶段——科学练习,准确表达乐谱
通过上述准备阶段的学习,学生就可以进入艰苦的练习阶段了。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要精细指导、安排学生的练习过程,指导学生科学的练习方法及解决作品要点、难点的弹奏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花同样的时间练琴,练习方法的不同,将导致学习效果的截然不同。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练习方法。
(一)慢練
放慢速度练习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的首选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赵晓生教授说“慢练犹如放大镜,把乐曲中的一切细节都扩大了,使演奏者能谨慎地注意到音乐的每一个细胞”。慢练不仅便于认真仔细地读谱,而且可以更好的顾及弹奏动作、触键感觉、音色控制、力度变化等方面的要求。
(二)分解练习
学生普遍出现的练琴毛病是一遍又一遍从头到尾弹奏。这种练习方法百弊无一利,很难从中取得进步。好的练习方法是把音乐分解为细部,一小块一小块地练习。分解练习可以是分段落,分句、分小节或者分手、分声部进行练习。可将技术难点集中到最小的范围来反复练习,提高效率。通过分解,可以使学生在练习时将注意力集中于攻破一个单一的问题,最终顺利化解难点。
此外,还有变化练习的方法。主要是将技术难点的片段变化节奏、变化力度、变化速度、变化奏法或触键方法来进行练习。通过变化练习增强技术难度,训练大脑对手指的指挥和控制能力,达到解决技术难点的目的。
在《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这首作品中,通过准备阶段的赏析、读谱及初步慢练全曲后,感觉到作品中下面这些技术及音乐情绪处理难点必须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来解决。
第一部分主题旋律的连奏要弹得极富歌唱性。不管旋律在右手还是变奏二中的左手,都一定要把旋律音突出来,用指腹触键,手腕动作柔和,触键放慢、缓冲,下键要深。主题中左手双音、和弦也要弹得深沉,触键动作要缓,左手声部的旋律音也要突出来,但不能盖过右手旋律的音量。要把主题叹息、低沉的音调,孕育抵抗和愤怒的情绪表达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慢慢练习、细细体会歌唱性触键的弹奏法。
第二部分的变奏三、变奏四要采用断奏的弹法,把旋律音突出,触键果断,音色饱满,力度要按谱面的渐强力度记号弹出来,表现出人民群众的斗争形象。变奏五要求触键更加果断,奏出强而有力的音响效果,把反抗、斗争推向高潮。弹奏中双手反向进行时音准的把握、踏板的深浅控制也是练习的难点,教师要把双音、和弦的断奏、连奏方法及踏板踩法指导给学生慢慢练习、感受。变奏五的最后一句是过渡的连接句,连贯的十六分音符要快速弹奏地非常均匀、流畅,这时合理的指法安排是弹奏流畅的关键,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安排指法。
第三部分的变奏六是民歌的原型。中速稍快,曲调优美抒情而高亢,音色明亮,呈现出一派和平的劳动生活场景。弹奏时要求右手旋律触键透亮、连贯,句法清晰,左手分解和弦连贯起伏,控制力度。变奏七作曲家运用中国竹笛的加花变奏手法创作,复调旋律。右手十六分音符连奏要弹得干净、利落,有颗粒性,音色要透亮,左手旋律是连奏与断奏相结合,音乐表现了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的情绪。练习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注意变奏七中的旋律严格按指法练习,反向进行的旋律要抓住缩指法的规律慢速弹奏,一句一句先分手练习,再逐句逐句合,并且要注意乐句换气点的把握。最后四小节是转调连接句,要注意很流畅地渐强,把旋律推向变奏八,全曲的最高潮,也是乐曲的结尾段落,表现出解放区军民奋勇前进的坚定情绪。弹奏中双手八度、和弦的触键要迅速而果断,音色要饱满、有力,左手第一拍八度音要突出节奏重音,最后的ff要把后腰及臂力都用上,使力度更强,声音更坚定,情绪更加充满信心。
三、完善阶段——改进、提高,精益求精
当学生能够较为流畅、熟练的进行弹奏全曲时,就进入练习的完善阶段。一首作品要形成整体表现作品的能力与习惯,要达到可以考试或上台表演的程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去反复磨练、改进、提高,才能达到要求。此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一是先抓全曲总的感觉,再局部进行细加工,在局部细加工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更高层次的练习,反复进行,不断提高;二是用不同的方法对难点反复练习、巩固成果,提高演奏顺利的保险系数;三是对于快速段落仍要以慢速、中速练习为主,避免手指过多的快速练习而失去控制;四是要经常在同学、老师面前进行模拟考试或模拟表演观摩,不断训练、调整演奏时的心理状态,才能提高学生的演奏心理素质。
四、结语
总之,作为教学主导的钢琴教师,在传授钢琴演奏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科学学習的方法与过程,才能提高练琴的效率,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一定钢琴演奏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师资。
[参考文献]
[1] 令狐青.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音乐分析[J].黄河之声,2008,11.
[2] 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作者简介:万桂芬(1968-),女,江苏常州人,本科,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与即兴伴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