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了诸多伟大改革,有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的改革缓和了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等。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依然对北宋的封建社会统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拟从变法失败视角出发,简要概述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内容,总结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启示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因素很多,不仅有自身因素,而且还有客观因素。作为一位政治家与改革家,王安石受到了当时封建统治者宋神宗的高度支持,曾两次任相,具有卓越的改革才能与政治智慧。自22岁成为进士之后,便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长时间在地方担任官职,政绩比较显赫。但危机重重、国势不断衰退、百姓怨声载道的北宋朝局,使得王安石变法面临严重的压力与挑战,尽管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目的是强化政权统治、富国强兵,但迫于内外因素最终导致变法失败。本文即是通过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其历史启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意见或建议。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及内容
(一)社会背景
王安石变法主要是针对北宋中期的“两积”、“三冗”等一系列社会弊病而开展的大变法。从宏观视角去看,王安石变法是大势所趋,也是心怀天下的君臣共同主导的一次变革浪潮。自宋仁宗伊始,诸如宋祁、欧阳修、包拯等之类的大臣,就改革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与看法,这些大臣根据社会时弊罗列出了清政治、去除三冗三费、正朝纲等多项改革纲领,先是掀起了以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不过此次改革仅维持一年就宣布失败了。[1]然而,更大的改革浪潮却在暗流涌动,随着以光复中兴为己任的宋神宗继位,其非常注重史鉴学习,鼓励大臣建言献策,善用人才。但宋神宗在改革面前急于求成,面对意见不同的改革方案,宋神宗选择了王安石主张的“开源”变法,放弃了以苏轼、司马光等大臣为代表的“主张”变法。实际上,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其目的都在于理财、富国强兵,只是王安石变法提倡通过提升国家的财政收入、发展经济等方式实现改革,而“节流”提倡通过整理财政秩序、较少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等方式实现改革。
(二)变法内容
王安石的变法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顿教育与吏治,对人才的筛选、任官与科举制等进行改革;二是强兵之术,即将兵法、保马法、保甲法等;三是富国之法,大致包括免疫法、青苗法、方田俊税法、均输法、市易法等。从本质上讲,王安石变法的一切内容都是以富国与强兵为核心目的。[2]其中,一部分变法内容以“抑制兼并”作为旗号,借助于国家行政力量,采用各种方式与手段,同商贾争夺利润,如市易、青苗等;一部分则是以各种名目广泛收取财税及征赋,如方田均税法、免疫法等。
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一)政治因素
重义轻利守旧思想的阻碍。发展至宋代,儒家思想已经在思想领域中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其所提倡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义利思想,对宋代统治阶级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宋代统治阶级的观念中,贫穷并不是国家所畏惧的,财富不均等才是令其最为恐惧的,因为惧怕财富失衡带来农民暴动。[3]所以,不管是朝堂还是乡野所谈论的话题都是礼仪,对于利益则闭口不提,甚至君王的匡扶经济之举也会遭受百官的阻挠,认为对国家的经营之道进行了本末倒置。同样如此,王安石的变法依然摆脱不了守旧思想者的批判与抵制,彻彻底底的封闭式思想必然会扼制王安石变法的贯彻与执行,以失败而终也是情理之中。
统治阶层的支持相对乏力。王安石变法之所以能够推行,与君王宋神宗的鼎力支持息息相关。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并支持他着力变革,不仅仅是希望自己成为有作为的一代君王,而且还是因为非常赏识王安石的能力與才干。宋神宗与王安石是变法的核心权力,然而在变法派、中央官僚等阵营内并未构成围绕这一核心权力的强大权力架构,这就导致变法缺乏强有力的权力后盾,易于被反对者侵蚀或颠覆。尤其是王安石变法后期,出于谋求政治平衡的需要,宋神宗对王安石的变法从最初的全力支持变成了部分支持,君王态度的转变,对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也是致命性的。所以,没有统治阶层的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概率也就达到了最高值。
(二)经济因素
国家垄断代替市场垄断加剧垄断。宋代出现的垄断并非是市场经济得以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垄断,因而政府的盲目介入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垄断。王安石变法中所涉及到的“经济法”,主要是为了补偿市场缺陷,但采用这一策略的前提是需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对于市场无法调节的矛盾,需要政府予以解决。[4]尽管经过汉朝与唐朝的迅速发展,宋代时期的商业经济取得了较为成熟的发展,但在封建主义统治下的这种所谓商业经济的核心在于满足一些达官贵人的奢侈消费,依然属于小农经济形式。因而,王安石主张的反垄断经济法缺乏应有的市场经济基础,这种企图通过国家垄断取代市场垄断的变革,只能加剧垄断的性质与负面影响。所以,王安石变法必然会走向失败。
经济权利与行政权力结合滋生腐败。经济权利与行政权力结合的前提是经济领域中的行政权力能够被监督与制约,否则会导致腐败现象丛生。剖析王安石的市易法与青苗法可以发现,各项农业贷款事宜都是由政府官员一手操办的,但是一些官员为谋取个人利益或者政绩,往往会对贷款层层加息,即将政府贷款演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高利贷。[5]从中可以看出,在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制政权下,行政权力与经济权力的结合可以说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而这也就使得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无法避免。
(三)个人因素
王安石怪异的性格,是导致其变法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偏激、固执、狭隘的个性,使得王安石在推行其变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王安石对于变法内容固执己见,根本不愿意听取不同的建议或意见,特别是对于那些反对变法的人员,轻则予以贬谪,严重的则直接上刑罚,一度搞得人心惶惶。这种状况与王安石个人的狭隘与固执密不可分,对于带领改革的领头人,不仅仅要广纳意见,而且还要谦虚且善于运用权力,但这都是王安石所不具备的品质。待人苛刻,个性偏激,为王安石变法埋下了败笔。
三、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历史启示
(下转30页)
(上接31页)
虽然王安石变法没有获得成功,但其经验与教训却为我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启示:一是众志成城推行变法。只有得到众人支持的变法才能改的更彻底、才能取得成功;二是变革需要因势利导,避免逆民意而行。以王安石变法为例,起初变法也是在百姓的欢呼中推行的,但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走了样,对此王安石并没有及时予以调整或更改,而是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变法失败;三是新政要惠民,决不能与民夺利。广大民众是构成社会的根基,只有国民富足,国家才会富足,民族才会昌盛。[6]因此,任何新政都要惠及百姓,也只有真正能够让民众获得实惠与好处的变法及新政,才能走的更远,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王安石变法以失败结束,但其经验尤其是教训,对新时代国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而言之,王安石变法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具争议之一的变法,导致其失败而告终的原因有很多,但过于超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从所产生的实际成效来看,北宋时期王安石變法的失败是毫无疑问的,这是由于经济法不可能在封建社会背景下产生,因而王安石变法受到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全体性排斥或否定也是必然的。然而,从思想层面去看,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成功的,因为王安石的变法思想要超越时代上千年,这种先进的改革思想确实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杨朝云.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探讨及其当代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04):70-71.
[2]陈深汉.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教训[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3):46-47.
[3]王瑞平.试论北宋中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历史启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0(03):74-75.
[4]朱俊燕.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新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103-104.
[5]尹杰.由冲突主义重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J].法制博览,2016(01):216-217.
[6]周小明.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05):47-48.
作者简介:
王亚倩(1988年—),女,河南原阳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