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高度的重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当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美术,参与各种美术活动。
关键词: 小学美术;动手能力;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根据小学生注意力易于分散,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将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视觉感知,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一、注重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动手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儿童,好奇心重,动手欲强,而且求知欲强,可塑性高。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掘小学生天性上的潜在优势,因材施教,提高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小学生眼中的世界是朴素的、天真而烂漫的,他们画的画也常常有着朴素、童真、天然去雕饰的趣味和审美,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尊重小学生的这种创造力和朴素的美术思维,并加以保护。
二、挖掘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控制力差的小学生总是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调动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充分发挥。考虑到美术学科集合着多领域、多学科的相关知识,美术创作中也可以以多领域、跨学科的事物为对象,故除挖掘教材内的资源外,教师还当积极挖掘教材外社会生活中的资源,以在丰富学生动手学美术的形式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手工制作,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手工制作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等科目,美术作为涵盖绘画、雕塑、建筑、书法、篆刻等多种领域的艺术类学科,手工制作环节自然不可或缺,且应当从小学生抓起,因此小学美术中设有手工课。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当注重手工课的开展,鼓励学生手工制作,切实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应当从教材和生活中汲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并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心理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手工制作教学,从而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创设实践环节的课堂环境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于教学的具体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创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环境的创制。例如,在进行动物形态表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不同的地区环境的选择,包括热带雨林、海底世界、非洲草原,冰雪世界等不同的主题。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进行分组,每一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所表现的动物形态需要与环境主题相契合,引导学生进行动物形态的绘画、折纸或者其他的美术表现形式,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空间。
此外,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地点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以及适合的创作环境。在进行植物的描画时,可以应用现场的写生,引导学生在校园的内外进行植物的观察,获得直接观察体验,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五、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
小学生天生活泼,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探索未知,敢于突破自我,希望在动手中学习理论知识,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学生有了一定的动手意识,会更加主动地跟随教师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1]。美术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动手意识的重要性,并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及时实施个性引导计划,配合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培训活动,成功开创美术课堂教学新局面。
六、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应该在课堂上借鉴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美,欣赏美,并锻炼他们发现美的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作品,为学生提供欣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然后欣赏完这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欣赏来创作自己的作品,根据作品的类型进行绘画,或者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来进行创作。例如,在教师组织学生欣赏铅笔画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基于铅笔画创作新作品。创作结束后请学生再来讲述这幅画,大家一起鉴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可以渐渐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念,还调动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告诉他们作品完成的好的话可以展示在展示栏里供其他小朋友和家长欣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完全的激发,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七、开展手工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手工活动的历练密不可分。学生养成基本审美与动手意识,为动手操作奠定了理论及意识准备,动手能力的训练自然水到渠成。教师应通过开展手工活动,为学生提供进行动手操作、进步提高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年级上册《万花筒》的教学时,开展“设计万花筒”的活动,首先教师应教授学生基本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对于万花筒这一古老而有趣的手工玩具做基本了解,教師鼓励学生通过画画、手工操作等形式将万花筒制作更加精美,充分表达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在旁适当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手工技巧。然后教师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猜测这个手工作品的制作原理。让学生感受到手工操作的乐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教师根据学生对美术的认识,结合自身教育经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各种适合不同年级的美术课活动,及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提高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事业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吴乐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6(21)114-115.
[2]安文瑞.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0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