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古诗教学的学段目标与方法

2018-10-21 06:39赵扬帆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34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赵扬帆

摘 要: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部编教材也在逐步推进,古诗在小学课本的篇幅大增,因此,古诗教学成为小学教的“重头戏”。现阶段小学的古诗教学中,学段目标不明晰的情况普遍存在,各学校各学段的教师教学古诗时采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大同小异,这样的教学缺乏针对性。笔者认为,深入剖析课程标准,明确学段目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上好小学古诗教学。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古诗教学;教学方法

古典诗词语言虽短,但意境却大,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古诗词语言的精练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果对其笼统的进行全面教学,耗时费力不说,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况且,由于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学生学习的难点则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就应该明确对于小学古诗教学各学段应该教什么以及运用怎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剖析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呈现,是课堂教学的方向。这时,教师就需要借助“课标”进行深入剖析,理顺理清小学古诗的教学的具体目标,以此为教师备课上课的“手脚架”。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诗歌教学目标的表述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感情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①。第二学段(3-4年级)的描述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②第三学段表述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③分析以上要求,抓住关键词,可以分析归纳得出:三个阶段都涉及到了诵读、想象、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要求,但在表述上稍有差异,不同的学段,教学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逻辑上升的过程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要求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第一学段侧重要求学生的朗读和想象,第二学段侧重要求学生的诵读和理解,第三学段侧重要求想象情境和理解情感。这样的教学学段目标是由浅及深的过程,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阅读古诗到分析享受的过程,更是学生有被动学习古诗到主动学习古诗的过程。

二、以学段要求为本的教学方法

(一)第一学段的古诗教学以朗读为教学重点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七分诗三分读”。可见学习古诗时,诵读的重要性,读是一种综合阅读活动。第一学段,教材编排的古诗、童谣等都是内容浅显,好记易懂的,学生学习时较为轻松愉悦。但是由于该学段学生的识字量有限,阅读音准仍需纠正,在朗读时常常会认读困难,这会影响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在该学段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要帮助学生会读并读准古诗。朗读古诗是该学段教学的核心。古诗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韵美,带领学生朗读是感悟古诗、走进古诗的有效方法。在低阶段的学生往往注意力易分散,老师可以多用其他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插图、讲故事、想象等方法。就拿一年级《静夜思》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伴以音乐为学生描述情景: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像是地上泛起了朦胧的霜。诗人李白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老师带着情感的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还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学段无须过多阐释诗中的诗意、情感。对于诗歌,学生牢固掌握朗读才是重点。

(二)第二学段的古诗教学注重诵读和理解诗意

“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同源的。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经过两年的诗歌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不管是生字词的掌握还是语言材料的理解,加上学生此时身心发展都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可以用查字典、同桌互读等方式纠正字音,小组朗读、个人展示朗读读等方式检查学生朗读效果。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要想促进学生正确流利诵读和激发古诗的兴趣,教师就需要运用有趣多样的方法来指导。

首先,教师带领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用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独特的诵读方式展现出来。与朗读相比,诵读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诵读不是表演给别人看,而是对诗歌内容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其次,教会学生古诗节奏的划分,并用双手拍击节奏进行朗读。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古诗本质的内涵进行浅显的了解,例如平长仄短,绝句与律诗的划分规律等,在诵读过程中更具有音韵美。同时,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如今流行的唱读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老师在课上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学习唱读古诗的典型视频,或是以教师自己的理解独创新的唱读古诗。不管是诵读还是唱读都配上合适的动作,表情,学生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会加深对诗歌大意的理解和感悟。再者,在教学中我们大可采取抓关键词、看作者、看注释的方式调动他们的感知理解。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或者互答诗句和释义,加强学生的理解认识。同样,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情景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当然我们要允许学生的个别差异,他们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与古诗进行跨时空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悟出自己的理解。即使理解有些出入,但这种独特的阅读体验是需要我们支持和肯定的。

(三)第三学段的古诗教学注重古诗呈现的情境与作者的情感的学习

该学段的学生对古诗的认知理解水平大大提高,也有一定的古诗积累,并且对于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有所认识和把握。因此,老师用以前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是不恰当的。目标的重点转移到情境和情感上来,弱化对古诗词句意思的机械学习。首先,笔者认为古诗词的“主题教学”是有趣且有效的方法。教师以教材中的某一首诗为依托,将作者、内容、情感、地点等某一方面相同的古诗组成组诗,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如学到五年级上册张籍的《秋思》后,开展其他关于洛阳城的诗的学习。其次,学会抓住关键意象,是形成意境是另一方法。所谓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形象。较为常用的有月,柳,梧桐,杜鹃等。意境是意象的有机组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张籍的《秋思》中的意象与意境都让人回味无穷,诗中“意万重”更是道尽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愁绪。抓住意象,想象意境,更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精神内涵,使学生感受到眼前有景心中有诗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结语

古诗博大精深,语言凝练,意蕴深远,较為其他教学版块难度较大,教师的古诗教学必须要厘清学段目标进行教学,增强学段性意识,在不同学段凸显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还要潜心钻研小学古诗教学各学段的的合适的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实践,使作为引导作用的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诗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EB/OL].[2017-01-31]

[3] 贾新红.初探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的实践[J].未来教育家,2012(3)

注释: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