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刚
摘 要: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我认为学生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学好计算。计算是数学基础中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新课标;培养兴趣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很不乐观,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正面临的一个难题。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二、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學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即使孩子在计算中他虽然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如算理不明白、法则不懂、性质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没掌握等等),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三、在教学中,要加强练习,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法宝
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了练习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例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在教学中,要加强口算训练,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捷径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鼓励学生把口算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是一举双得。
六、教学中,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七、教学中,要重视估算和验算,保证计算准确率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这时只需要估算结果。因此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993 扩大 8 倍大约得多少?993×8 应等于 79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判断,993 接近1000,用 1000×8 等于 8000,993 小于 1000,积小于 8000 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三、四年级的乘法练习中,我们都要求学生先对题目进行估算,然后通过估算的结果来初步检查自己计算的答案。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要让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
八、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一看、二想、三算、四验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验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培养学生建立病题卡的习惯。对做错的计算题,让学生建立病题卡片,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按病号、症状、诊断、治疗四个程序填卡登记。培养学生良好书写的习惯。有的学生做作业或考试时书写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培养学生认真演算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沈河区六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