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莹
摘 要:《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小云雀和妈妈的旅行,揭示了“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的道理。笔者结合四年级学情和文体特点,以对话教学的基本原则为导向进行了教学设计,力求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实现师生对话、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以及与生活对话等四种不同的对话形式,达到在对话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目标。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语文;《云雀的心愿》
(一)师生对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导入环节]
师:读课题:云雀的心愿。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心愿呢?
(生谈自己的心愿。)
生:我的心愿是成绩进步。
生:我的心愿是奶奶的病快点好。
生:我的心愿是过年能去游乐园玩。
师:(赞许地)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心愿就是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小云雀。它有什么样的心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本文所研究的对话教学所指的是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平等交流,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相互的对话,对话教学不是简单地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的形式,而是以对话作为媒介,师生间产生情感与思想的碰撞。对于“心愿”一词的理解,引导学生将自己想实现心愿的渴望与迫切感迁移到“小云雀”的身上。儿童对于童话故事有出自本能的喜爱,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主人公,参与到故事情节中。这一环节的对话教学,使学生迅速进入到故事情境中,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与文本对话——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精读环节1]
师:小云雀和妈妈飞到了沙漠的上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
生:小云雀看到了黄沙漫天飞舞,我感觉沙漠的风沙很大,眼睛都要睁不开了。
师:读了这一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狂风肆虐,小云雀拼命挥动翅膀抵抗风沙,小云雀的妈妈挡在小云雀前面,保护着它。
生:我看到了沙漠里全是黄沙,没有一点绿色植物,大风将沙子吹起,天地间一片昏黄。
师:你能从哪个字读出天地间都是黄沙?
生:漫
师:“漫”什么意思?(生:到处都是,)遮天蔽日,天昏地暗,弄得人晕头转向。谁能将“漫天飞舞”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语气较为活泼。)
师:小云雀看到这一切,是埋怨的、不开心的,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沙漠的情景呢?
(生读,结合自己的想象,读出沙漠的荒芜与风沙的猖狂。)
[精读环节2]
师:飞过了沙漠,我们知道了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森林能够保持水土。那么在大河,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你找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与我们分享。
生:“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我选这一句,因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河水比作野马,我觉得大河泛滥很可怕。
生:补充,我觉得是把河水比作了脱缰的野马,因为脱缰的野马比野马更难以控制,给人更强大的震撼感。
生:我也认为脱缰两个字很重要,脱缰就是不受控制了,由于上游的森林被砍伐,河水已经泛滥成灾了,给附近的村庄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生活。
师:你是从哪句话读出河水泛滥的危害的呢?
生:有幾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
(生鼓掌,表示同意)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河水?
生:汹涌澎湃
生:巨浪滔天
生:排山倒海
师:看到这一切的小云雀,有怎样的感受?
生:“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从这一句,我能读出小云雀很害怕很惊恐。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凶猛的河水!
(生齐读)
文本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形式,与文本对话其实就是与作者对话。作者的遣词造句都蕴含着个人的思想与感情,当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时、通过口语表达文本的内容时,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与文本的对话。教师的作用在于设置有对话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深入对话的程度,引导学生挖掘字词句背后的深刻内涵,上述环节中对“漫”字的理解及对“脱缰的野马”的理解较好地诠释了与文本对话的原则,即调动已有的内部语言,结合外部的文本,实现新习得语言的顺利迁移。
(三)生生对话——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合作环节]
(ppt展示小组合作要求:
1.请你读一读5-8自然段
2.小云雀和妈妈看到了什么?
3.小云雀有怎样的感受?
4.大河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进行合作时,教师巡视,并深入小组内部进行倾听和指导。
第一小组合作过程展示:
1.小组成员分别阅读合作要求,默读课文5-8自然段
2.默读完毕,组长决定根据题号分配给相应小组成员,即一号同学回答第一题,依次类推,组员同意。
3.组织答案时,分别将自己的答案进行汇报,对于有分歧的进行快速商讨。
4.合作学习完成,组长提醒端正坐好、举起右手。
第六小组合作过程展示:
在分配任务环节发生争论,一号同学不同意按序号一一对应回答,提议将第一小题分给组内朗读能力最好的同学,剩余题目依次分配,获得其他两位同学支持,组长也同意。
以上案例中,生生对话是学生个性的表达,回答的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但合作的过程非常耐人寻味。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层次:首先在小组合作中的任务分配环节,结合任务的特点和学生的特长进行分配,更加理性,实现了有效的对话;其次,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补充或反驳,对于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四)与生活对话——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拓展环节]
师:森林是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小云雀有了去沙漠植树造林的心愿,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你能续编故事吗?小云雀会怎样实现心愿?
生:小云雀会先查一查资料,看看哪些树木适合在沙漠种植。我知道仙人掌和红柳的生命力都很顽强,适合生活在沙漠。
生:我觉得小云雀可能会去大学或者研究院,请科学家帮它制定科学的种树计划。
生:它还会做宣传标语,请志愿者和环保人士一起参加植树造林,因为人多力量大……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促使学生积极地与生活进行对话。他们不仅仅是在为“小云雀”出谋划策,也是在为自己之后参与社会生活进行实习与锻炼。对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达成一致,也不是为了适应生活,而是在与生活的对话中,找到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找到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
将对话教学融于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智慧和情感,从而可以提高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对话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推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倾听与表达的相互作用中,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利用对话来教“对话”性质的文章,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各种声音的碰撞中了解他人的想法、实现与世界的对话。
(作者单位:南京市永泰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