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金宝
摘要:小学体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知识能力不足,对体育的知识和体育技能不熟悉,从而对小学体育课失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是体育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重点阐述了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兴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一些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不够,造成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对人的活动有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一方面,体育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扬体育精神,有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培养良好的行为品德,为学生的人格魅力增色。体育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体育兴趣的培养能够发展自身技能,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体育项目中,有很多学生喜欢的运动,如篮球、乒乓球、舞蹈等。坚持不懈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满足身心愉悦的感情体验,有效的拓展了课堂体育的学习。促进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健康的体育爱好,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印象中,体育课留给人们的印象多是管理严谨,内容单调,教师教课呆板无趣,学生积极性差,大多数是被动接受和消极应付的状态,学生的心理负担重,只是表面服从管理,却没办法使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严厉的教师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真正的全身心地投入进来。教师不应该只靠着严格的规矩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而是要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佩,不仅要不失教师的威严,还能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还要跟学生像朋友一样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分享生活和学习中的乐趣,对学生遇见的困惑和问题,教师要积极耐心的引导和帮助。小学生的兴趣十分广泛,他们会对各类的活动产生相关联的兴趣,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点有效的关注和把握,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和发展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的体育项目训练,使学生乐于参与,还能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得提升。
(二)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有教师来决定,学生只有接受训练,被动服从教师的安排。教师的威严不可侵犯,学生跟教师存在着一定距离,课堂参与感差,对体育课程没有兴趣,甚至厌倦、逃避。在课堂上不能完全的放松,潜能被限制。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求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教学目标。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性,有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促进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生的跳远训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随机分成5个小组,由每个小组的学生依次完成跳远,并记录成绩,每一轮5个人按跳远成绩评出一个最佳成绩。当学生们都完成后,看看每一个小组获得最佳成绩人数最多的获胜。类似的比赛形式的体育训练,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为团队争取荣誉的欲望,培养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了对体育课程的关注,促进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科学的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有设有教材,教学大纲上也对教学的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的需要,灵活掌握,机动选取教学的内容,参照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多与学生交流,广泛征集学生的想法,在满足学生兴趣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作出科学的调整。体育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差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不用的训练内容。从而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让体育课堂成为自我展示的舞台,也促使学生不断进取,争取自身体育素养的提升。比如,有一些学生身材高挑,耐力良好,那教师可以建议这些学生学习长跑,并针对长跑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的训练,而有些学生的爆发力强,反应迅速,这类的学生适合参加乒乓球训练。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学生在擅长的项目中取得了不同的进步,增加对体育技能的信心,对体育课堂教学充满期待,能够自主的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以提高训练水平。小学的体育教学丰富有趣,满足学生身心愉悦的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炼学生的品质。
(四)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的体育教学,学生成为真正课堂的主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设计和实施。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并亲自制定游戏规则,评判游戏的结果。教师在此期间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科学的指导,并给出科学的建议来辅助完成。学生自己当裁判评定游戏的优胜,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要求,学生积极踊跃的参加。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轮流当裁判,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特点委派不同的任务,肯定学生的努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体验经历,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体育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索更多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总结
小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新生力量,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开展一切活动的根本。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翁的角色,让学生参与教学课堂的设计,创建平等、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在创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让每位小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陈莉.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18.
[2] 王春花.“小学体育兴趣化”背景下教学方法选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 汪小妹.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5.
(作者单位:农安县龙王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