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露
摘要:近几年来,国内旅游业发展蓬勃,吸引了一大批外国游客。由于绝大多数的外籍游客并不懂汉语,这就要求地方景点在翻译名胜古迹时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既要能够准确表达出景点名称的内涵,也要符合国际游人的语言习惯。本文简单阐述了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的意义,指出目前国内地方旅游景区在翻译旅游景点名称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翻译地方名胜古迹的一些较为实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技巧。
关键词:地方景点;名胜古迹;汉译英;翻译策略;技巧探究
自从对外改革开放政策全面实施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与此同时,国内旅游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外国游客。外国游客在参观中国的景点项目时主要是想在欣赏秀丽风光的同时加深对中国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了解。在各地的景区中,名胜古迹的英文譯名对于外国游人而言,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翻译的好坏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游客们对于景点的第一印象以及之后的游玩体验。尽管国内这几年来加大了对地方景区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整改力度,包括景区标识牌、网站资料、景点宣传资料等均要求有对照汉语的英文翻译,以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然而,由于翻译者水平的参差不齐加上中英两国的语言文化体系本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导致各地一些名胜古迹汉译英的质量并不是很理想,不利于景区文化的传播发展。
一、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存在的问题
一般地,地方名胜古迹主要分为帝王官府文化、古城遗址文化、陵墓文化和革命战争文化这四大文化要素。就目前来看,这些名胜古迹的汉译英质量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缺失
文化内涵是对景点名称进行汉译英时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中国的地方名胜古迹之所以闻名世界,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在于其蕴含的独特的文化价值。然而,就目前部分景点名称的汉译英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文化缺失的现象。例如,拙政园中的“依玉轩”中的“玉”其实是指“美珠”,不少译者直接将其翻译为“the Leaning Jade Pavilion”,不仅没能够传递出相应的文化意境,还会给游客带来错误的引导。
(二)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是指带有中文词汇特点和语法特征的英语,属于汉语的英文表达形式与英语的混合体。部分译者在进行汉译英工作时,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使得最终翻译出来的景点名称不合乎英语语言体系的规范,不仅容易令游客产生误解,还会影响到景点的形象。例如,扇亭(The Fan Pavilion),扇亭是指形状宛如扇子一般的亭子,译者直接逐字翻译,不仅具有明显的中式英语特点,还会让游客产生误解,认为这是一座由扇子组成的亭子,故而正确的译法应当是将其翻译为The Fan—like pavilion。
(三)翻译错误
翻译错误是名胜古迹汉译英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问题,例如,在峨眉上的景区地图上,“纯阳殿”被翻译为“ Chunyang Palace”,接引殿则直接翻译为“Jieyin Palace”,事实上,国外的“Palace”是指过国王、王后以及总统等最高权位者居住的场所,而峨眉上景区的这两个景点只是寺院,所以译者使用“Palace”,着实令人费解。
二、地方景点名称的汉译英原则
(一)译名统一原则
地名在旅游中具有独特的地理定位特性,对于游客们来说,在参观某个景点时大多都是“按名寻地”,故而一个旅游景点的名称如果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译名,则会给外国游客们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译者在翻译地方名胜古迹的景点名称时一定要注意统一不同文本材料中的英文说法,以免给外籍游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以游客为中心原则
黄友义在提及翻译原则时这样说道:好的翻译不仅要贴合中国发展的实际,还需要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习惯以及他们对于中国信息的具体需求。因此,译者在翻译这些名胜古迹的名称时一定要给予外国游客的理解层面出发,使用他们理解的语言来诠释景点名称,避免过度翻译或翻译缺失,以达到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文化的目的。
(三)促进地域文化传播原则
旅游属于一种典型的文化体验活动,而景点名称作为景区的历史、人文、地理的高度浓缩象征,集中体现了地方区域文化、人文风情、文化等内容。通过景点名称,外国游客们不仅能够从中体会到景点的特色所在,还能进一步加深对地域文化和人文景观的理解。因此,译者在翻译地方名胜古迹的景点名称时,应尽可能地保留其中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信息,让更多的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国博大精神的历史人文内涵。
(四)文本功能保留原则
许多地方名胜古迹本身的中文名称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审美性和实用性特点,既能够起到指引游客旅途行程的作用,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景点文化的感知与理解,从而使其产生愉悦的旅游体验,丰富他们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理解。牛新生指出,旅游景点除了具有观赏功能以外,还具有一定的诱导性、指向性和身份识别功能。因此,译者在翻译这些景点名称时应从其原文本的功能出发尽量地予以保留,体现出相应的文化特色。
三、地方名胜古迹的汉译英策略探讨
一般地 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两种,其通名用字各有特点,故而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也会有所不同,具体地,在翻译地方名胜古迹名称时应根据其原文本内涵选择合适的汉译英技巧:
(一)采用音译、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以云台山景区为例,如果按照音译的方法,译文为“the Yuntai”,而如果采用音译、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译文为“Yuntai Mountain”,将两者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后者的翻译能够向游客传递出更多的信息,也更加具有吸引力。与此类似的还有九华山景点的上禅堂(Shangchantang Temple)、罗汉墩(Luohandun Temple)、小天台(Xiaotiantai Temple)等,以上均采用了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二)景点名称具有象征意义的应采取意译法
(下转第45页)
(上接第40页)
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善于使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许多地方名胜古迹的景点名称也充分体现出这一点。例如,峨眉山景区的“红石峡”景点,在以往的翻译中,译者通常将其翻译为“Hongshi Valley”,这种译法从规范性上而言没有任何错误,但译者在翻译时却忽略了“红石”这一词汇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象征意义。“红石峡”得名由来為北方地区特有的岩溶地貌,许多红色的巨型石块堆砌在一起,形成令人赞叹惊奇的自然景观,故而“红石”一词已然具有了象征性,所以在翻译时,译者应从其文化象征意义出发,采用意译法,比较合适的译法为“Red Stone Valley”。
(三)景点名称富有文化内涵的应采用意译法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大国,许多地方名胜古迹往往都拥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景点名称也大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译者在对这些景点名称进行汉译英工作时,首先要先充分了解该景点中文名称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然后再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将其所包含的文化深意准确传达给外国的游客。例如,以福州市的“三坊七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风火墙”也叫“风火墙”或者“马头墙”,属于我国南方一种典型的徽派建筑物,在福州地区是指马鞍形的一种风火墙,其主要功能作用是防火,目前景区内将其翻译为“fire-and-wind-proof walls”,无论是其功能传达还是文化内涵传达方面都有所欠缺,常常令外国游客感到费解,不清楚“风火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建筑,对此,译者应当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翻译为“a saddle firewall”,这种译法相对而言较为妥帖,既体现了这种建筑物的文化特色,也让游客能够快速理解其具体的功能作用。
(五)通名生僻或专名与通名分开产生歧义的采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对于一些通名比较偏僻或将专门和通名分开时容易令人产生歧义的景点名称,译者在翻译时,应当采取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例如,以九华山景区为例,天池庵(Tianchi Nunnery)、净洁精舍(Jingjie Nunnery)、袛园寺(Diyuan Temple)等,这些景点的中文通名大多比较生僻,如果采取直接意译的方法,则游客很难理解其意义,故而在不影响游客观景体验的前提下,应当采取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翻译,方便游客的理解和记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作为一项人文活动,不仅能够跨越地域文化,还能跨域语言文化,将世界人民紧紧维系在一起。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地位水平提高,吸引了一大批外国游客来我国参观地方名胜古迹。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大国,大部分景点名称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译者在将其翻译成英文名称时首先要尽可能地保留其独特的文化含义,令外国游客对景点文化能够有所联想和启发,其次,还要尊重外国游客的语言习惯,方便他们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旅游景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远扬,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前来,从而有效推动我国旅游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小芬.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景点介绍中译英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2).
[2]魏薇.旅游景点汉译英文本的文化因素探析——以江西南昌滕王阁景点为例[J].海外英语,2016,(10).
[3]刘鸿庆,徐菁,苏鹏.从云冈石窟旅游文本角度探析汉译英应注意的关键问题[J].高教学刊,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