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燕
“爱满天下”,陶行知之博爱,是爱人类全体;而在人类全体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这样说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倡导教育和生活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结合,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
一、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爱的教育,坚持“以生为本”促学生健康成长
(1)“以生为本”欣赏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学生,尊重学生是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理念。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视着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针对自卑心理很重的学困生。我常告诉他:“你很行,只要你做定能做好!”只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就立刻表扬他们。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说一个人是贼,说多了除了别人怀疑也可能自己也要质疑自己。所以我们不要吝啬我们口中的美丽语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采取赏识教育法及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向困难挑战,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全面依靠学生,学生的相互帮助、鼓励激发学生的热情。一个学生一份爱,二百五十个学生就有二百五十份的爱。根据平时教学的分析与观察,我把学生分为好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学困生是我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学困生也是最需要我的学生,所以我把学困生大致分为: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不做作业或不认真做,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习惯差,遵守纪律欠佳等等现象,把他们分到不同的小组中,发挥学习小组的力量帮助他们,让优秀学生多启迪,多鼓励,学生间的帮助比老师的帮助效果更明显。还可以组织优秀小组评选活动,让各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促使小组团结在一起,共同进步。
三、实施爱的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关注社会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四、实施爱的教育,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但传统教育往往以“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急切情绪,加以不适当的干预,或限制时空自由,或束缚手脚行为,或恶语直伤心灵,使其压抑、萎缩、扭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和旧做法。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