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玉
【摘 要】 初中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回顾历史发展,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以此面对未来的生活发展。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涉及的方面较多,而且宽度较大,跨度较长,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些许困难,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的发挥。而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渗透时空观念,能够确保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具备良好的认知水平,以形成正确历史观,强化学科素养。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开展时空观的培养,以强化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有效性,并提升记忆力与理解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实践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之下,初中历史教学往往采取机械式与填鸭式的教育理念、方法,并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教学问题,忽视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应该具备的主体地位。因而,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初中历史教师开始注重教学创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理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真正提升学习有效性。而历史时空观的培养则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在时空观培养之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形成历史认知,并对历史内容产生个性化理解,主动积极地渗透到学习之中。
一、初中历史时空观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学科包含重要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人物与历史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理清所有历史事件、历史时间等相关内容的正确顺序和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历史结构体系。而在历史学科教学之中,时空组成了历史知识点内容的重要方向,在时空之中学生能够感受历史发展进程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并凸显历史事件的外在体现形式。因而,初中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时空观,不单单是为了提升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体会与感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类事件与活动所彰显的表现内容,形成历史宏观认知。
二、积极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的培养
1.关注历史发展主要事件,把握历史主线
初中历史学科中包含诸多丰富的知识点内容,因此,在学习历史学科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不可将历史内容分割学习,注重历史发展事件中的主线联系,从而理清头绪,把握历史认知。而時空观念的培养则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内容的主线关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与架构,体会历史发展趋势。
比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之中,会涉及中国古代各朝代起源与发展,在这其中必然会教学各朝代开国的社会经济恢复措施、典章制度的变化、行政区划的设置及管理、社会经济措施等。在中国近代史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先后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是社会性质方面的变化。在社会变革方面,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代表了近代以来各时期仁人志士们在探索近代中国富强出路的理想及其实践。故而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注意历史主要事件、历史主线的作用,历史主线是打开历史课程的一把钥匙。
2.关注历史内容过渡、衔接和联系
历史内容存在时间、空间、地理等多方面的联系,而且具备纵向与横向关联,在这种关联性之下,历史发展中必然呈现继承性与进步性,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因而,时空观的培养,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尊重这一客观发展规律,通过课文内容来感受中外历史发展的继承性与进步性,采纳历史内容中各个事件的内在衔接和联系。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应帮助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前后过渡关系,把握客观联系,以此形成对历史内容的时空认知。
比如,在教学古代史相关内容时,初中历史教师通常会侧重对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的教学,但是,对于十六国、南北朝及五代十国等军阀混战时期却经常忽略。事实上,注重历史内容之间过渡、适当拓展课本知识恰恰有利于历史教学。如宋代在中央机构的设置及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的变革推行等均受到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动乱的影响,教师要注意前后联系分析,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宋代制度变革的历史归因。
3.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体制上的运用,实现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的结合,并改善传统课堂教育中关于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能时刻体会学习乐趣。初中历史教师则可借助信息技术,将历史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历史内容形成直观性理解,有利于自身时空观念的培养。
比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多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供历史教师选择的多媒体包括:影视资料、图片资料(包括与历史相关的图画、相片、地图)、模型、雕塑等,这些形象化的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时空意识,通过绚丽多彩的画面,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深刻。
【参考文献】
[1]周成平.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下),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