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如何创新开展

2018-10-21 10:32张丁祥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创新教学语文教学

张丁祥

摘要: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让中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就要实现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多向指导,感受古诗词的美;注重诵读,加强学生主观体验;联系生活,运用所学古诗词。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教学;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怎样让学生传承这一文化的精髓,如何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吸取精神的养料、提升其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呢?我在综合了近几年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实践,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一、加强诵读,熟能生巧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句话用到古诗词的学习上最为恰当。古诗词在字句上高度凝练,而表达的含义隽永悠长,让人越读越是爱不释手,越是反复诵读,越能深刻领会诗词的丰富含义。熟读古诗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古诗词是中国文学语言千锤百炼的结晶,往往寥寥数字就能表达出富有余味的含义,在音韵、对仗上有很多讲究,与现代语言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加强诵读能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含义在心中逐渐明朗起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说古诗词读的熟了,自然而然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二是理解古人的情感。诗言志,古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高兴、欣喜、忧愁、豪爽、思念、哀伤等情绪。学生在学习时如果能理解古人所表达的情感,就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增强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表达的狂放不羁、豪迈奔放的情怀让人回味无穷,反复诵读,这种情怀更加让人感同身受。

三是体验诗词的美感。古诗词都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凝练统一的结果,因此大量的千古名句能够流传至今。这些诗词在诵读的时候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其中表达的意蕴更是让人回味,达到文学上诗词美的极致。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形式上对仗、押韵,内容上如水墨画一般描绘了诗人出行所看到的湖光山色,表达出一幅欣喜的心情。诗词之美,只有在诵读的时候才能萦绕在读者的心头。

二、品读背诵法

诵读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诗文的诵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以及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审美情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浅显而意蕴丰富的古诗词,对于这样的作品,学生通过诵读,便能产生较强的主观体验,教师只需加以适当的点拨。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最精彩的两联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教师不必逐句讲解,学生在诵读中,不仅能体会到工整漂亮的语言,而且能沉浸在詩境中,看到早春之清新而充满生机的美,如烟的柳枝、若有若无的浅绿、缤纷的春花,构成艳而不浓的水彩画,动静相宜,灵动而富有情趣。琅琅书声,诗情画意,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也在潜移默化中达成了,熟读成诵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认为,品读背诵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诵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以免单调的重复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影响诵读的效果;二是要注重听读,如听教师读,或听诵读录音,如果有吟诵的资料,则可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古韵;三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诵读的情境,如深情讲述与作品有关的故事,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乐曲和图片让学生沉浸于诗歌的意境中;四是应熟读成诵,背诵应该是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意、充分感悟诗情的基础上的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要避免机械式的记忆;五是诵读在教学中需与其他教学法结合使用,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多种方式,营造情境

有些诗歌表达的意象、情感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营造诗歌情境,加强学生的理解。

一是书法。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传承瑰宝,不同的书法作品所表达的含义、意境、情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清新婉约、有的豪迈奔放、有天马行空、有的恪守法度……诗歌和书法在艺术表达上有很多共通之处,很多的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自成一家的书法家。我们在欣赏诗词的时候不妨采用诗书结合的方式,表达不同意境的诗词用不同风格的书法来书写,两者互相呼应,两种传统艺术的鉴赏水平能得到同时提高。

二是音乐。古诗讲究平仄、对仗,诵读时脍炙人口、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古词原本都可以配乐演唱,与音乐的结合更加紧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古诗词配上情调、意境相适合的乐曲,再朗读或演唱出来,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比如:《蒹葭》配上邓丽君的《在水一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配上王菲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配上《十面埋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配《故乡》等。

三是图画。古诗词创造的优美意境本身就是一幅图画,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都让读者脑海呈现一幅或静或动的古典画作,这也是文学作品形象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教学中,有绘画才华的教师可以根据诗词表述的内容或意境,随手在黑板上画出粉笔画,也可以利用工艺品画配上诗词,或者多媒体教学的幻灯片等,让学生体验到诗画或诗书画结合所呈现出的优美意境,流连在古典诗词所营造的深厚氛围中,对提高学生文学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都大有裨益。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炎黄子孙,应当继承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撑起精神的世界。我们都有责任把这种光荣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让它继续发扬光大,泽被后世。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创新教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