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8-10-20 19:38张海燕
数码设计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

张海燕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施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日益暴露。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深入研究教材,开发并挖掘生活中的各类资源,使学生能在愉悦的体验中学习到知识。从新课标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内涵入手,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學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15-0174-01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morality and social teaching reform are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cramming" teaching are increasingly exposed. Tao Xingzhi's "life is education" concept emphasizes that teaching should come from life to life, in-depth study of teaching 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mining of various resources in life,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knowledge in a pleasant experience. Starting from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morality of primary school and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 curriculum life, the relevant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in depth.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elementary school;morality and social curriculum;life-oriented teaching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应从学生生活入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乐于探究和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具体要求的分析,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合理的措施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水平。

1 新课标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内涵分析

德育主要是为了服务生活,它源于生活,自然也要回归到生活。就目前小学品德课堂来看,教师单纯进行理论灌输,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尊重学生具体需求及其学习主体地位,加上枯燥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品德教学产生一定排斥情绪。而从生活化入手,能够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由发散思维,对事件进行自我认知,明确自身需求,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步将知识内化到自身思维中,引导自身行为举止。

2 新课标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2.1发挥教师带头作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自身优劣势并存,对教师教学提出了一定挑战。受到年龄限制,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且缺乏稳定性。同时,学生处于成长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但是学生自身可塑性较强,尤其愿意模仿家长、教师身边人的言行举止。因此,教师要发挥好自身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是第一引导人,要特别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经常使用礼貌用语,使学生能习得这种行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如在教学、生活中常常使用"打扰了""谢谢"等礼貌用语,使得学生能加以模仿。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小学时期是人一生中品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在生活中,习惯形成并不难,但需要长期坚持。因此,教师要以模仿形象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控制好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情况后,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引导和纠正,做到事无巨细,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明确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在生活中能做到适当取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内化知识要求。养成良好的品德是一个长期性过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品德状况,做到因材施教,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教学为载体做到适度引导。在教学中要以生活为主,紧紧围绕生活中的一系列小事,实现对知识的横向与纵向挖掘,将原本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生活事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降低知识理解难度,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观念,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将生活引入教学中,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知识无处不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对学生予以感官层面的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我爱我家》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庭,介绍家庭,以此体会父母和长辈的艰辛。

2.3丰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经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要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使得学生能将知识回归到实践中,丰富自身生活经验。现实教学中,教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并不能领会教师讲授知识的真实内涵。究其根本,是教学违背生活化原则的原因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与他人接触和交流,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有效性。

根据上文所述,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生活,对此教学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依旧坚持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抽象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生活即教育"理念,寻求学生与生活的契合点,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透过生活中的小事学习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做好榜样,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激活小学品德课程,赋予教学更多活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秀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8):78.

[2]孙晓静.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抓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学周刊,2016(21):127-128.

猜你喜欢
新课标小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