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根
摘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基本原则,设置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紧紧围绕新零售、新商科开展人才培养建设工作。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指导,通过三年建设周期,提升专业实力努力建设成为主体专业。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建设规划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连锁经营模式的快速发展,其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增长速度迅猛,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激增。
高职院校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指导,通过三年建设周期,提升专业实力努力建设成为主体专业,为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专业建设未来工作有保障的必要条件。
(1)在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3年后力争达到如下构成比例:年龄结构老中青3:4:3;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1:3:2:1。
(2)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连锁门店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商贸企业挂职锻炼,参与课题研究,以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担任连锁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学年抽出一定时间走访企业,并编写社会实践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
(3)选派教师通过交流与学习,掌握学科动态和发展方向。
2教学质量建设
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一条主线”(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两个重点”(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大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三大模块”(人、货、场),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突出创新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造就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技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2.2深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和网络教育技术,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体系上,建立以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为基础,以专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型质量评价体系,使原来寓于书本、课堂的理论评价学生转向社会评价学生,从学生的校内考评转入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关注学生的后劲。
2.3紧贴市场,校企合作,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在于校企合作,它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1)企业全过程参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学生就业三个阶段。
(2)校企合作教育形式多样化。①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旨在指导专业建设和发展,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优化与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②校企人员相互兼职,使理论和实践知识相互交错传授给学生。③积极组织学生业余参与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市场调研,通过各种途径到企业进行实习,增加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的机会,同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目标岗位(群)的能力培养要求,对学生突出了专门技术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3.1校内实训基地
完成商品陈列与设计实训室建设。开发2项实训教学项目,实现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6個,逐步完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文化建设。
3.2校外实训基地
有计划寻找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工商企业3 4家,建立长期的产品推销实习基地。
4课程建设
对标优秀专业,引入校企合作课程1门;建设网络课程6门,数字化课程资源数量100个。
5教改科研
推进专业与行业企业的技术应用开发或培训合作,适时成立工作室。安排教师到企业或高校参与技术、咨询服务,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组织团队教师:申报省级级教改科研项目、教师发表多篇论文、出版校企合作教材2本。
6社会服务
开展科技服务的项目数2项、培训服务次数lO次、职教扶贫的项目数1项、专业开展公益服务的次数10次。
7学生发展
适度扩大招生计划,推进学生就业率,开展学生多技能证书考证工作,积极推动校内外竞赛活动,使学生人均竞赛参与率不低于2次,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以上技能奖项(A类1项或B类1项),专业学生获得个人荣誉数量占专业学生人数占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