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写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启示

2018-10-20 10:57李兴彪
文教资料 2018年16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经典诵读核心素养

李兴彪

摘 要: “核心素养”,在我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时代要求下已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核心素养之一的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促进教育的革新,培养学生的这一核心素养,本文立足于我校经典诵读的开展情况,以校本教材的再编写为出发点,寻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 经典诵读 校本教材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教育部确立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六个方面,文化基础是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中“人文性”着重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特点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文化内涵有重要引领作用,即培养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如何使语文的情感熏陶的文化功能得以很好的体现呢?诵读经典是一种有效方式。如何让教育既能紧跟时代潮流又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办好有地方特色的素质教育呢?根据本校少年宮经典诵读的开展情况和校本教材的重新编写的必要性,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乡村学校学生文化方面的核心素养。

一、经典诵读开展的概况

我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乡镇学校,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特开设了一些少年宫兴趣班,其中一个就是经典诵读。为了让阅读走进学生的生活,让诵读浸润学生的心灵,学校编写了一本《经典诵读》读本作为诵读材料。自活动开展以来,还是取得了成效的,下面就通过诵读材料的选择、运用、开发、整合四个方面概述经典诵读的开展情况。

(一)材料的选择。

校本教材《经典诵读》一书,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目的,所选篇目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经典启蒙读物,选择这些篇目,一是这些篇目在句式简单,韵律明显,便于诵读。二是在修身养性方面有一定的熏陶教育作用。

(二)材料的运用。

运用校本教材,让学生在诵读时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作为经典诵读兴趣班的指导教师,开展经典诵读课时,我先让学生互相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然后让学生把喜欢的那部分读给其他学生听。读后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其他学生根据他读的内容和交流的想法,提出自己的交换意见,最后教师通过名家诵读视频,让学生在听中提高审美情趣。在诵读和交流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三)材料的开发。

校本教材中除了这些经典的朗朗上口的启蒙教育篇目外,还从唐诗宋词的大观园里采撷了许多锦绣诗文。这些诗词就像大小不一、不同光彩的珍珠,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珍珠。在使用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我以一带十,引导学生系列性地诵读,如历朝历代的爱国诗,选本上出现了岳飞的《满江红》,由此还引导学生诵读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和陆游的几首爱国诗和毛泽东的词,让学生感受爱国是历史长河中不变的主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材料的整合。

校本教材编写的内容是可取的,但它更注重传统经典作品的选取,忽略现代经典作品,时间是线性的,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现代经典是对传统经典的传承与创新,其语言和思想内涵随着时代变迁发生变化,增加了新的时代内涵,在经典诵读古代经典篇目时我会补充一些现代诗歌给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与古诗文进行比较,将这两者整合,让学生更能在诵读时积淀更深刻的人文和家国情怀。

二、教材编写的时代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突破与创新,校本教材的编写应该立足实际,与时俱进,顺应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经典深入学生生活,使学生在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

(一)立足地方实际,让阅读常态化。

作为一个留守儿童占全校总人数达一半的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学生从低年级的启蒙教育开始,阅读量就极少,与城区相比,亲子阅读无法进行。阅读犹如打开一个人视野的一扇窗,如果这扇窗紧闭着,或是只开了一点小小的缝,那么学生不能更好地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乡镇的素质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地方特色,让学生的阅读常态化。学校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开展“阅读风暴”活动,倡导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些学校向学生家长发起陪读倡议,每天放学回家,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书籍,并用阅读笔记本记录下书中好词好句及每天阅读的感受和思考。然后利用微信,每天微信打卡,班主任为每位学生记录好阅读的天数,达到一定阅读天数的学生及其家庭阅读等级就上升一级,最后学校会表彰亲子阅读做得好的学生及其家庭,授予荣誉称号。城区学校利用网络打卡和亲子阅读这一创意,取得显著成效。阅读与诵读二者相辅相成,广博的阅读面能为诵读提供更好的材料。鉴于我校留守学生的现状,城区学校的亲子阅读模式显然难以在我校开展,但这种营造家庭阅读氛围的模式为经典诵读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价值。原有的学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如果一直沿用,内容得不到更新,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就会受到题材的限制,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下降,经典诵读所起到的涵养学生内在精神、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作用就不明显。因此,校本教材的编写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阅读,不同学龄段的学生阅读需求不一样,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可以利用投票方式,选出学生“最受欢迎的经典图书”再按照文章诵读的难易程度、诵读的主题(如爱国、诚信、惜时)、诵读的体例(如古诗、词、小说节选、散文、现代诗)等进行目录编排校本教材。另外,在教材的附录部分加上与目录中的作品有联系的相关推荐书目。学校可以举行全校性的校本教材读书征文活动、读后感交流会、演讲比赛。这样学生不仅诵读的是自己喜欢的书目,还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共读校本教材、交流读书体会的良好氛围。阅读就慢慢融进学生的课余生活,初步实现乡村学校阅读常态化。

(二)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经典的魅力在于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经典的浸润,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我校除经典诵读班外,还有一个同样与诵读相关的“国学班”,国学班诵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为主。为使经典诵读和国学引导更多的学生阅读经典,感受经典,学校和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诵经典、品书香”的系列诵读大会。实施办法如下:

1.经典诵读、国学班、校本教材做到三合一。

诵读材料从校本教材中选取,再从经典诵读班中选出两名学生担任主持人,男女生各一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诵读班与国学班作为主办方和协办方需要全员合作,选择一篇作品进行全员诵读排练,由国学班和经典诵读班的指导教师指导诵读。为了让诵读在学生中产生影响,各班各出一个诵读节目,再由学校筛选,报送诵读会,最后由诵读大会组制定节目出场单。

2.学校支持,家长参与。

诵读虽然是为培养学生文化方面的素养,但家、校就像培植的土壤,诵读大会学校要在全校进行必要的宣传,并为节目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如节目表演所需的服装、场地、时间的安排。家长要为学生的表现给予全力的支持,在诵读大会进行的当天,亲临现场观看自己孩子的表演。

综上,校本教材的编写可以作为对乡村素质教育中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一种尝试性手段,并借助经典诵读的形式,改变留守学生阅读视野受限、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王立刚.中小学国学师资培训体系建立的基本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

[2]王太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J].新课程导学,2015(01).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经典诵读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528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经典诵读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