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焕泉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先自学,然后教师再根据核心问题教学课程中的重难点,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知道他们的知识短板,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从各方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让他们快乐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生长路径
所谓根据核心问题展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指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然后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辨析,然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指导,让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的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活起来,提高每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设计核心问题,把握学习起点
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自己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还可以让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存在疑难点,要与老师同学交流。预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调动自己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消化。教师在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教材的逻辑结构设计,立足学生在先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设计自己的问题,引领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辨析,理解,使他们的思维能得到发散,思维更有深度和广度。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们通过预习可能都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可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说明为什么不管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都是180°,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核心问题,让学生想办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学生说随意画几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然后拿量角尺量,看它们是不是都是180°;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拿铅笔转,刚开始铅笔的方向是朝左的,在转了一圈后,它的方向是朝右的,说明它是转了一个平角;还有的学生提出大胆的想法说可以把一张三角形的纸的三个角,最后把撕下来的角放一起,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通过学生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后都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他们思考问题的过程就反映了他们的思维逻辑,不同的方法反映了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在不同的方法面前,学生们可以通过比较这些方法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可以知道每一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这一数学知识的理解。还有通过撕纸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他们在数学上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数学上突破固有思维,敢于尝试新方法。
二、捕捉核心問题,掌握思考方法
数学对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必须要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方式和水平,并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完善。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各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哪一种方式是错的,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已,关注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的误区,在之后的交流中帮助他加以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不同思维方式也是一项珍贵的教学资源,它为师生间的对话提供了一个辨析平台, 也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找到节点。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们会先后学习加减乘除法,小数,分数等,在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就可以给出一些对比题型,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规律。例如将小数5.713除以0.001是多少,将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会是多少,将它扩大一千倍又是多少,学生在思考过后很容易发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比较得出的规律比老师单纯讲解理论知识有用的多。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因为已经有了比较整数大小的经验,所以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怎样比较0.6和0.9的大小。在教师核心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了积极的思考与讨论,最终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可以把0.6看成六角钱,0.9看成九角钱,九角比六角多,所以0.9比0.6大;也可以画出数轴,在数轴上比较大小,还可以画出两个大小相同,有十个小长方形的长方形,然后把这两个小长方形一个里面涂六个小格,一个涂九个小格,也可以比较出大小。
有的学生把小数转化为元、角,然后进行比较,有的转化为小数的意义来比较,有的借助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有借助图形进行比较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方法,都是学生的思维成果。小学数学学习小数是在学习了整数之后进行升级的,面对不同阶段的学习,如何做好过渡,让学生能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不忘以前所学知识,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教师可以提出核心问题,为什么比较9和6,就能知道两者的大小,充分利用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利用几何图形丰富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深入理解,触及到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核心意义。在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的带领下,学生可以直观、具体、形象地了解数的性质,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还可以让他们理解数形结合,转化思想,为以后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运用核心问题,满足学习需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的掌握状况,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真正使思维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设计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想一想四个环节,首先用自己的算法算出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比一比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和以前遇到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在计算的过程中,会发现什么规律。同学们根据所擅长的领域可以提出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会计算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就想到可以用拆分法计算出答案,例如在计算14乘以20时,可以先计算出10乘以20,再加上4乘以20。有的学生说直接用笔算,竖式计算可以更快地得出答案。这就是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有的只是想计算出结果,有的想更快的计算出答案。教师可以在此时提出核心问题: 拆分思想和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还有其他的不同计算方法吗?此时学生就不应该只站在自己的方法上进行思考,而是将不同的方法拿来类比,在整体比较的前提下,弄懂每种算法背后的含义,理解不同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核心问题,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使他们学会变通,学习多种方法,再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四、整合核心问题,丰富课程资源
由于受到教材和课时内容的限制,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会有一些小问题,导致教学很零碎。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进行整合, 设计出有学习价值的核心问题。例如在学习年月日的转化与相互关系时,学生已经从日常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时教师就需要挖掘和拓展已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有新的突破点。可以将平常的数学课堂与数学绘本资源相结合,绘本资源是一种直观的,有趣的教学资源,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新知识,因此,可以将绘本资源与数学课堂相整合,大胆将一些数学方面的绘本资源与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相结合,开发出一些新的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例如,在年月日问题中,可以将这几个概念运用到绘本中,编造出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设定一些数学情境,以数学绘本的方式,让数学与故事,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重温年月日的概念, 寻找到年月日之间的联系。丰富课程资源,整合核心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寻求解决问题路径的同时,构建出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让他们走在学习的最前端。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的视角挖掘出有效的核心问题,基于核心问题的生长引领,让学生相互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不断的进行思想交流,对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体会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覃天宣.数学教学的命脉——核心问题[J].小学教学参考,2017(11)
[2]夏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追问须适宜[J].教学与管理,2018(05)
[3]刘洁琴.把握问题核心 突出实践过程[J].小学教学研究,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