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斌,王润萍,冯延阁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1)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1],术前分期的准确评估对后续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改善具有重要意义[2-3]。
CT检查设备具有较高的时间、空间及密度分辨率,是结直肠癌术前评估肿瘤分期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之一[4-5]。相较于传统CT,双源CT有两套独立的球管-探测器系统,可实现双能量成像,因而其临床诊断价值较传统CT更加显著[6]。本次研究为探讨双源CT增强扫描结合物质分离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共选取15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就双源CT临床应用优势及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50例。本组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72例,患者年龄45~73岁,平均(56.77±6.31)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NCCN直肠癌诊治指南》[7]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术前均行DSCT双期增强扫描,且术后病理检查验证TNM分期。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对碘剂严重过敏;③严重甲状腺毒症者;④病案资料缺失,研究依从性低。
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对患者行术前双能量双期增强扫描,采用标准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组,层厚与间隔为1mm,将所得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并获得碘图,由经验丰富医师行术前TNM分期。对比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测量并记录正常肠壁与病变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对正常肠壁与肿瘤的四种数值进行对比,结合术后病理比较四种测量值的诊断效能,将CT诊断的TNM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一致性。
本次研究所获得所有数据研究资料均纳入SPSS 20.0软件分析。(±s)统计计量资料,t值检验,(%)统计计数资料,χ2检验,一致性程度参考Kappa值范围进行综合评价,0.8~1.0为极强一致性,0.6~0.8为强一致性,0.4~0.6为一般一致性,0.2~0.4为弱一致性,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肿瘤肠壁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与标准化碘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肠壁,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正常肠壁与肿瘤肠壁CT各项检查数据对比(±s)
表1 正常肠壁与肿瘤肠壁CT各项检查数据对比(±s)
项目 n CT值 碘值 标准化CT值 标准化碘值正常肠壁 150 16.48±4.46 0.87±0.25 0.39±0.10 0.16±0.07肿瘤肠壁 150 35.25±6.83 2.24±0.90 0.87±0.23 0.48±0.12 t 27.822 17.009 20.823 25.148 P 0.000 0.000 0.000 0.000
150例患者术前TNM分期确诊138例,确诊率为92.00%,统计学分析显示,r=0.735,P<0.05,Kappa值=0.763,P<0.05,提示术前DSCT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详见表2。
表2 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对照统计(n)
结直肠癌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故精准诊断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显得尤为重要[8]。
本研究结果表明,双源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物质分离技术判断肿瘤分期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推测其主要原因为:物质分离技术能够特异性识别碘、钙及脂肪,对碘的特异识别能够获得组织增强后碘摄取值,碘值能够反映组织的灌注及血管生成状态[9-10]。相比CT值,碘值能更真实地反映组织对于碘的净吸收值。由经验丰富的技师行双能量双期增强扫描,术前的TNM分期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诊断,并对研究中所获得数据进行精细分析,较大程度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针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双源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物质分离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肿瘤分期确诊率,且检查安全性较高,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