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8-10-20 06:22赵占志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5期
关键词:胆囊麻醉腹腔镜

赵占志

(辽河油田总医院 麻醉科,辽宁 盘锦 1240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常见微创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创伤与术后并发症,患者接受度更高。但是对于该手术的麻醉处理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的麻醉所产生的差异效果值得临床研究。本文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析运用静脉麻醉于吸入麻醉后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能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为(54.2±5.1)岁;研究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为(55.9±4.3)岁;两组患者在基本的年龄、性别、病情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有对比可能性。

1.2 方法:参照组运用吸入麻醉,运用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3 μg/kg以及七氟醚做诱导麻醉,运用异氟醚做维持性麻醉用药,而后做好机械通气。研究组运用静脉麻醉,依照罗库溴铵0.1 g/kg、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3 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做麻醉诱导,进行气管插管后做机械通气。依照丙泊酚100~150 μg/kg做静脉泵注用药,运用瑞芬太尼按照0.2~2.0 μg/(kg·min)进行维持性麻醉,具体情况依据手术情况而定,可以适宜的运用罗库溴铵,也可以采用间断性的静脉输入用药,从而保持良好的肌松维持效果。

1.3 评估观察:观察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能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情况。认知功能运用MMSE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情况越理想,分别观察麻醉前、术后2 h、术后12 h、术后24 h等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将护理有关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患者麻醉前后各时间点MMSE评分:见表1,在麻醉前后MMSE评分上,研究组术后2 h、术后12 h、术后24 h等时间点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麻醉前的评分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患者麻醉前后各时间点MMSE评分分)

表1 各组患者麻醉前后各时间点MMSE评分分)

注:两组对比,P<0.05

分组 麻醉前 术后2 h 术后12 h 术后24 h研究组(n=40) 28.5±1.6 24.6±1.9 26.4±2.2 29.7±2.4参照组(n=40) 28.9±1.9 20.4±1.8 20.7±2.1 26.1±2.0 t 1.9283 5.0911 6.1842 5.2814 P 0.4189 0.0205 0.0148 0.0182

2.2 各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在睁眼时间上,研究组(13.5±3.2)min与参照组(15.2±2.8)min没有明显差异,t=1.9424,P=0.2582,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上,研究组(14.6±2.1)min与参照组(14.8±2.3)min没有明显差异,t=2.0821,P=0.3982,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向能力恢复时间上,研究组(17.3±4.2)min时间少于参照组(23.1±2.8)min,t=6.0928,P=0.02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时间等情况上,研究组(20.5±2.9)min时间少于参照组(24.5±1.6)min,t=5.9271,P=0.010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相关疾病治疗上可以达到更优质的效果,在临床逐步得到更广的运用,其效果也更为稳定。该手术中出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属于手术相关的畸形精神紊乱问题[1],患者会产生定向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自知力与注意力各方面功能的异常[2],问题会持续数天或者数月不等,甚至由此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增多,病死率也由此提升[3],情况严重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性的记忆功能受损,人格也会随之变化。该问题可以纠正,但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功能恢复产生一定影响[4]。随着人们对手术效果的要求不断提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要达到疾病的控制治疗,同时也需要减少对患者构成的不良影响,降低认知功能障碍[5]。一般情况下会采用全麻方式辅助手术开展,需要深入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引发的效果差异。

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会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首先,该问题属于相对独立性的危险因素,一般在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中出现[6],发生率为3%~61%;其次,手术所引发的机体应激反应,同时由于手术引发的患者大量失血与失液[7],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可能性提升,这种问题在各种手术中都容易发生,不仅仅集中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其三,由于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对手术的认知了解程度弱,相关问题的沟通理解难度大,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可能性也相对更高;其四,不同麻醉用药也会导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的差异;其五,患者术前经过多次手术、精神压力过高、睡眠质量差、日常饮酒频次多一级脑血管异常情况也会导致患者脑灌注缺乏[8],供氧供血情况不佳,缺氧与低血压等情况更为突出,这些都属于常见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

在麻醉用药中,据临床情况证明,咪达唑仑复合麻醉用药中,容易因为该药物用量较多而导致术后患者较长时间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的用量降低可以有效的促使麻醉药物作用更快的清除,术后恢复速度更快,认知功能能够更迅速的恢复到麻醉之前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在麻醉用药大量时候容易引发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缓慢的情况,甚至认知功能会存在严重性的受损,如果运用小剂量则无法有效发挥麻醉功效,甚至出现患者在术中出现知晓状况,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在麻醉诱导上如果运用小剂量麻醉用药,可以让患者进入一定的麻醉状态中,同时也可以降低麻醉带来的机体损伤,让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更好的恢复。

本研究中,在麻醉前后MMSE评分上,研究组术后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向能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等情况上,研究组各项时间均少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睁眼时间上,两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麻醉恢复指标与术后认知功能恢复上研究组运用全程静脉麻醉的效果更为显著,适用性更广,有助于该手术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静脉麻醉可以有效的保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同时加快术后麻醉恢复,麻醉效果更为理想,适宜临床广泛开展。

猜你喜欢
胆囊麻醉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