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犇
摘 要:当前我国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已基本成型,新课程的改革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这个教育主体,力争做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健康成长。在初中体育教学方面,体育教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教学模式创新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任务的方方面面。
一、教师自身素质有待加强
作为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的一员,为了在教学环节里不断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完善自身的认知能力,让教师在成为一位教育者的同时扮演实施者的身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应试教育都是绊住教师打破传统思想的一根线。许多学校,包括大多数家长,都把重点放在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上。声、体、美逐渐被归入“可忽视”的范围里,被人淡忘。教授这些科目的教师也受到了影响,他们的热情正在减少,对于自己负责的学科也越来越没信心,而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学的改变给予了支持,与此同时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具体需求,努力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勇敢地打破常规教学思路,将新思想融入其中,增进课堂教学质量,构建一个高效的体育教学体系。
二、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课堂教学的主要面向者是学生,教师在设立不同的教学活动时要把握重点,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育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将学生定位课堂主体之后,教师便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实际,将基础的技能训练与学生的个体状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对那些常规项目来说,特别是八百米和一千米跑的項目,会让学生觉得困难,因此要让学生持续不断地练习以磨炼其意志,帮助学生走出自我,激发潜力。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全方位育人
以前旁人总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其实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仅仅是先天因素,还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这让他们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上也有所不同。一些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得很快,还会有不错的学习成果,而有些学生可能相对缓慢,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针对这样的情况,许多教师可能在心理上更在意那些优秀的孩子,另外一部分学习困难户则会让教师分外头疼,有时甚至会让教师产生过激的言行,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其实对于体育教育来说,得到好成绩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体育爱好,产生重视体育锻炼的心理和科学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不但能塑造更优良的品质,还能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四、充分发挥活动课的辅助作用
在文化课之余,一些课外活动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的在校时间很长,要想真正起到锻炼的目的,单凭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会受时间的限制。我们可以在全校范围内推行课外体育活动,根据性别、身体条件、技术水平和体育兴趣等条件,设置多个课外体育团体,每组十到十五人,委派两个小组长负责管理。委任组长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乐于帮助同学、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将学生心里满意的伙伴挑选出来带领他们,配合他们,这样不但能推动课外体育活动顺利进行,还能锻炼部分学生的领导能力。体育教师定期召集组长进行小组讨论,安排具体事宜,协助组长和同学制定运动计划,听取组长的意见并进行总结,及时解决现有的问题。组长则负责调动学生参与锻炼,做好团队工作,实施锻炼计划。
中学阶段非常关键,它是学生初步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开展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使其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互相帮助,让他们养成时常锻炼的好习惯。总而言之,初中体育的重要性不可以被忽视,相反,它影响着整个素质教育体系的最终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淑忠,姚 娟.在比较中生成 在反思中感悟[J].体育师友,2009(6):44-45.
[2]刘平清.试论学校体育与创新教育[J].四川体育科学,200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