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敏
摘 要:教育应该要面向全体学生,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引起教育者的关注,他们的存在决定了班级德育的成败。鉴于此,弱势群体的道德教育应越发注重“培根养心”,教师应用自身的责任心撑起一片蓝天——让弱勢群体收获信心,让爱心融化孩子冰冷的心——收获孩子们的爱心,让耐心伴随孩子点滴进步——最终让孩子们收获一颗恒心。
一、关注弱势群体
通常社会上说的弱势群体指的是处境不占优势,并且缺乏改变其境遇的条件的一群人。在农村小学中,最常见的两种弱势群体便是留守儿童和外来民工子女。缺失了父爱、母爱,却拥有成倍的祖辈溺爱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物质上是富裕的,但在心理上、道德行为自控上却劣于其他孩子,家庭环境将他们推到了特殊的弱势群体的位子上。外来民工子女正逐渐成为农村学校的主力军,但家庭条件、生活习惯上的差别让他们成为了班级同学眼中的弱势群体。这两种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同学的关心与帮助。
二、弱势群体的软肋
笔者调查发现,班级中留守儿童占了1/4,外来民工子女也占了将近1/4,这两种家庭背景、生活习惯、语言……截然不同的弱势群体在班集体中的分量不容小觑,他们的心理是健康的,那么班集体就是健康的;他们的行为是危险的,那么班集体就好像埋下一颗定时炸弹,班集体随时都有可能被他们颠覆。因此,对弱势群体“心”的培养就显得迫在眉睫。外来民工子女由于没有钱,总是充满了窘迫感,感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留守儿童缺乏父辈的关爱和正确引导,而祖父母的纵容导致其很难自我控制,容易惹是生非。这两种弱势群体的产生,归根结底都是家庭环境所造成的。
三、弱势群体的道德教育策略
(一)责任心撑起一片蓝天——收获信心
加里宁说过:“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这是把伟大责任加在教师身上的一种重任。”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教师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热爱、尊重、关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没有理由去以貌取人,厚此薄彼,助长学生的自负或者伤害学生的自尊。对待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群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创伤,因此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就显得越发重要,一个疏忽,他们可能就会滑向犯罪的深渊。就让教师的责任心为这群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弱势群体在不断的鼓舞中树立信心,自信地去面对现实、面对困境,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勇敢地加以克服。
(二)让爱心融化孩子冰冷的心——收获爱心
1.让教师的爱洒下一片暖意
在弱势群体中的孩子,他们身上缺乏爱心,要么缺失了父母的爱,要么在同学中没有获得友谊,自然就不会用一颗爱心去爱别人,于是,在行为上、心理上弱势群体的孩子就显得格格不入。教师的爱心就是温暖的春风,能融化他们冰冷的心,相信冰化以后,就是汩汩的爱的清泉,弱势群体也能在教师的爱中收获一颗爱心。
2.让班集体的爱洋溢于每个角落
为了敞开孩子的心扉,班主任要做的不仅仅是给予弱势群体爱心,更重要的是唤起整个班集体的爱心,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生活中、游戏中用自己的爱心温暖处于弱势群体学生的冰冷的心。因为身为弱势群体的学生也是班集体这个小型社会中的学生,只有集体接纳了你,融入了班集体,才能真正地走出阴影,走向光明和成功。
(三)耐心伴随孩子点滴进步——收获恒心
教育学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工作,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一个博爱的心,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鼓励并伴随孩子的点滴进步。面对那些行为乖张的留守孩子犯错时,教师难免会心浮气躁,可一味指责只会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这时就要求教师和孩子都静下心来,客观地分析问题。
弱势群体,一个既危险又容易受伤的群体,更需要教育者的关注,因为拉一把,他们同样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但推一把,他们可能会因为家庭、心理的创伤而坠入深渊。让教育者用责任心、爱心和耐心来呵护他们那颗脆弱的心吧!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林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栾海军.教育,不要让爱悄悄走开[J].班主任,200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