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燕,刘云东
(1.皖北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专科院校男护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传统观念、专业特点等),心理健康状况较学历高的男护生差[1],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也比较突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对其正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2].心理弹性(Resilience)指的是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者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心理弹性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低,在个体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时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对个体心理健康起保护作用[3].而个体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状况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弹性水平的高低[4].目前,国内外针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较多,而具体到特定专业特定学历特定性别的大学生即专科男护生的心理弹性研究较少见.本研究对专科院校男护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状况,以及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并进一步分析男护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以期为更好地提高专科院校男护生心理弹性及其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皖北卫生职业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等专科院校男护生,在收集问卷当中按照男女比例为1:2的比例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61份,有效率为95%.男生207名,女生454名.其中,男生年龄为17-26岁,平均(21.51±1.76)岁;女生17-24岁,平均(20.80±1.47)岁.
1.2.1 Connor-Davidson 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1]
原量表(英文版)共25个条目,Cronbach’s α系数0.89,重测信度为0.87.中文版仍包含原量表的25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4级计分,分别表示“从不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几乎总是这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心理弹性越好,探索性因子分析产生了三个维度,即坚韧(指个体沉着、镇定地应对发生的各种事情)、力量(指对自己奋斗目标及个人生活的控制)、乐观(指从消极中恢复过来,并积极适应外界多变环境).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由肖水源编制[2],该量表有10个条目,由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组成.采用四级或多重评分,总分为十个条目计分之合,分数越高,表明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75、0.61、0.44.
1.2.3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5]
包括20个条目,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分别反映应对方式积极的成分(寻求支持、改变价值观念体系等)和消极成分(回避、发泄等).采用0~3级评分,分别表示“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经常采用”,总分为60分.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Cronbach’s α系数为0.90,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问卷调查前调查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宣读指导语让护生明白后开始填写问卷,护生填写完毕后现场收回问卷,时间约为20分钟.用EPIIN FO6. 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检错,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表1 不同性别的护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的护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护生在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社会支持中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1.
研究中专科院校男护生社会支持总分为(36.38±6.77)、客观支持得分(7.47±2.29)、主观支持得分(21.14±4.91)、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7.77±1.80).将专科院校男护生社会支持得分与国内常模[5](34.56±3.7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20,P<0.01).
将专科院校男护生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积极应对分值高于常模[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极应对分值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表2 专科院校男护生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
本研究当中护生心理弹性及其三个维度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在于男女护生都生活在大学校园这个同样的生活环境当中,二者遭受到的负性生活事件的程度较为一致,使得二者心理弹性水平相差不大.将本研究当中专科院校男护生心理弹性与近几年其他研究中大学生(非护生)心理弹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专科院校男护生的心理弹性水平高于Peng L等人研究中大学生的(P<0.05),但普遍低于美国学生的(P<0.05)[6].这表明专科院校男护生心理弹性总体处于相对中等水平,情况较为良好.研究表明,高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个体提高个体身心健康水平,而个体心理弹性水平并非固定不变,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如团体心理辅导、增加保护性因素等来进行提高.
专科院校男护生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r=0.594、0.426、0.403、0.181,P<0.05)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专科院校男护生积极应对、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状况越好,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这与万育晨等相关研究结果相同[7].积极应对重点反应了积极应对的特点,如“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和“尽量看实物好的一面”等[8],已有研究表明,积极应对能够作为个体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学校、社会可以通过指导专科院校男护生采用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等)来处理问题和压力,提高其积极应对方式水平,进而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9].仅就社会支持这一方面而言,心理弹性与主观支持的相关系数最大,这提示我们提高专科院校男护生主观支持水平对于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的重要性.主观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5].研究表明,男性从事护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不被专科院校男护生自身或其他人理解认可,这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专科院校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如果能在这方面给予专科院校男护生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对于提高专科院校男护生主观支持水平、提高专科院校男护生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在安排课程、实践、实习时要充分考虑专科院校男护生心理特点;社会应该鼓励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给予专科院校男护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社会对他们的支持和理解[10].从客观支持来看,可以从提高奖助学金、问题解决等渠道提高专科院校男护生的客观支持水平,从而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