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2018-10-19 07:41:06陶靖平
长沙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宣城市奖牌代表团

孙 俊,陶靖平

(皖南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安徽省运动会是由安徽省政府主办,省体育局、省教育厅承办,举办地市政府协办的全省最高规格的综合性运动会.该运动会能充分有效地反映出安徽省的竞技体育水平,也能显示出安徽省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安徽省第十三届省运会上,宣城市代表团表现优异,勇夺56.5枚金牌、8枚银牌、22枚铜牌,总分1581.5分;2人6次破省青少年记录,首次获得金牌榜第十名的好成绩.本文通过分析近三届省运会成绩,对宣城市竞技体育发展存在问题与原因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对其他地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近三届安徽省运动会均设青少年部和高校部两个大部,因宣城市只有两所高校,与其他省辖市没有可比性,所以笔者以宣城市代表团青少年部在近三届省运会金牌榜、奖牌榜及各项目成绩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手段.

2 结果与分析

2.1 宣城市代表团近三届省运会获取奖牌项目纵向对比分析

分析宣城市代表团在近三届省运会获取奖牌的项目和各项目所获奖牌情况(见表1),获奖项目一共只有17项,其中获得金牌有12个项目,在省运会25个比赛项目中,仅占68%和48%,有实力能参与竞争的范围较小.

本文主要是对近三届宣城市代表团所获成绩进行分析,笔者根据运动训练学里的项群训练理论[1],将省运会的宣城市代表团获奖的17个项目按运动成绩评定方法对运动项目进行分类,分为以下五类进行分析:

通过对宣城市参加省运会获得奖牌项目的整合分析,按照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据项目的实力和潜力,对其进行相应的定位,可以将所有项目分为四大类,即重点发展项目——有田径、举重、跆拳道、拳击、篮球、手球和橄榄球;待发展项目——有体操、击剑、柔道、自由跤和古典跤项目;相对弱势项目——有武术散打、武术套路、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项目;弱势项目——在省运会上没有获取奖牌的项目.

2.2 近三届省运会宣城市代表团所获奖牌分析

2.2.1 宣城市代表团在第十一届省运会上的奖牌分析

为提高分析的参考价值,笔者选用宣城市体育代表团与省运会金牌榜上名次相近的十个代表团做比较研究,以提高研究的可比性和针对性.

从十一届省运会的综合奖牌榜成绩可以看出,宣城市代表团与宿州、滁州、铜陵市差距较大,而与相邻的其他七个省辖市代表团在金牌和奖牌数量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带入金牌数中等偏低,对宣城市造成了重大影响,是宣城市排名靠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表1 十一、十二、十三届省运会宣城市比赛项目奖牌统计表

表2 第十一届省运会与宣城市排名相近的十个代表团奖牌对比统计表

2.2.2 宣城市代表团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的奖牌分析

从十二届省运会的奖牌榜分析来看,仅仅从比赛金牌数量来看,宣城市代表团由十一届省运会的19枚金牌下降到15.5枚金牌,带入金牌的数量由上届的8.75枚上升到11枚金牌,有小幅进步;综合金牌由上届27.75枚下降到26.5枚,有小幅度下降,综合金牌处于中下层.奖牌总数从上届的73.75枚奖牌滑落至本届的69枚奖牌,降低了4.75枚.与第十五名的亳州和第十六名的黄山代表团差异不大,处境十分危险,与第七至第十三名的六个代表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追赶难度进一步加大.总体看宣城市代表团处境没有改善,处于赶超难度更大、被赶超形势逼人的十分不利的位置.

表3 第十二届省运会与宣城市排名相近的十个代表团奖牌对比统计表

2.2.3 宣城市代表团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的奖牌分析

对十三届省运会的成绩进行分析,宣城市代表团的比赛金牌由上届省运会的15.5枚金牌,上升到34枚金牌,增加了18.5枚金牌;带入金牌的数量也由上届11枚增长到22.5枚,综合金牌由26.5枚上升到56.5枚增长30枚金牌,数量翻了一倍多,进步显著.奖牌总数由上届的69枚上升到86.5枚,增长17.5枚奖牌.这说明竞技体育排名,获取比赛金牌是硬实力,带入金牌数量是重要因素.宣城市排名较十一届、十二届省运会由第十四名,上升到第十名,前进四个位次,比赛金牌和带入金牌数量大幅提升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宣城市与后三名宿州市、淮北市、铜陵市代表团相比,金牌数量仅相差1.5—3.5枚,十分接近,领先优势并没有确立,稍有不慎,极易被反超.总体来说,在十三届省运会中,不论是金牌总数还是奖牌总数,宣城市都有明显的上升,宣城市代表团处境有了显著的改善,但继续上升难度大,后续储备实力不足,排名第十的位次很不稳固,潜在威胁巨大.

表4 第十三届省运会与宣城市排名相近的十个代表团奖牌对比统计表

2.2.4 近三届省运会宣城市比赛成绩综合分析

综合宣城市代表团在第十一、十二、十三届省运会上的表现,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综合金牌方面,三届省运会分别获得27.75枚、26.5枚和56.5枚金牌,先是小幅度下降,后是一个跨越性进步.第二,比赛金牌方面,三届省运会分别获得19枚、15.5枚、34金牌,与综合金牌一样,同样也是先有小幅下降,后是一次大幅度的跨越.第三,重大比赛带入金牌方面,三届省运会分别是8.75枚、11枚和22.5枚金牌,先是一个小幅度的上升,之后一个翻倍的增长,进步十分明显.第四,奖牌总数方面,三届省运会分别获得73.75枚、69枚、86.5枚奖牌,总数量没有很大的变化.从三届省运会总体来看,第十一届省运会到第十二届省运会,宣城市代表团的成绩没有明显的变化;从第十二届省运会到第十三届省运会,宣城市代表团比赛金牌、带入金牌、综合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

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政府层面因素

宣城市竞技体育发展存在最主要原因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地方经济实力不足.宣城1983年设立独立行政区,2000年撤地设市,直到2013年10月才组织第一届运动会,2013年11月组织了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综合性的运动会是选拔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方式,是政府重视体育运动的具体表现,虽然近年宣城市对体育运动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短期行为很难保证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

宣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设市之前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根本无钱投入体育等社会事业.近些年,宣城的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14年全市经济总量发展为913亿元,名列全省第十,虽然加大了体育等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但与其他市相比仍较落后.综上,薄弱的地方经济制约了宣城市竞技体育事业发展.

3.2 教练员因素

宣城市各项目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和能力不高,仅有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大部分项目的教练员由市体校的教师担任.虽然这些教师也参加过相关培训或有专业学习经历,但仅仅可以满足于正常的教学训练,对竞赛训练不够精通,训练很难做到对症下药,突出成效.

3.3 运动员因素

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认为十三届省运会的传统优势项目成绩大幅下滑,与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参加训练、运动员不足有很大的关系.承担竞技体育主要训练任务的市体育运动学校生源不足,传统优势项目走下坡路,成绩大幅下滑,是宣城市不能获得更多金牌、取得更好成绩的另一重要原因.

3.4 场地设施因素

宣城市目前没有射击、皮划艇等项目训练场地,网球、足球场地少,且不标准,标准的田径塑胶跑道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政府加大了建设力度,但体育设施和器材仍不能满足竞技体育训练需求.宣城市代表团有的项目没能参赛,有的项目在省运会上没有好的表现,与专业训练场地和器材缺乏关系密切.

3.5 学训因素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长不愿意孩子参加训练吃苦,也担心训练耽误孩子文化课成绩.宣城市教育体育局成立金牌课题组,进行跨县训练,遭到许多家长极力反对.应试教育、家长思想观念造成学训矛盾难以解决,运动员不足,特别是部分优秀运动员流失,对宣城市竞技体育发展有较大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1)宣城市代表团近三届省运会获取奖牌,十一届到十二届基本平稳,十二届到十三届大幅上升,综合排名由十一、十二届的第十四,上升到十三届的第十位,取得了跨跃式进步.

(2)宣城市竞技体育水平在全省总体处于第三集团,属于缺乏优势、竞争力弱、实力差、亟待加强的团队.提高宣城市竞技体育成绩,需政府重视,教体部门主抓,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综合施策,加大力度.

(3)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地方经济落后、教练员水平偏低、运动员后备力量不足、体育设施不足、学训矛盾等问题日益凸显.宣城市应以问题为导向,出台有效措施,对症下药,扬优势,补短板,巩固重点发展项目,加强待发展项目,发展相对弱势项目,增充弱势项目,努力实现争先进位.

(4)宣城市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众多项目未能组队参赛,缺乏稳定的优势项目,获取金牌的项目也没有突出优势,代表竞技体育水平的集体球类项目总体上基础差、实力弱,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宣城市应从组织、资金、项目谋划上下功夫,集全市之力,增加参赛项目,积累项目优势,再创竞技体育的新辉煌.

猜你喜欢
宣城市奖牌代表团
奖牌
手工奖牌
首枚奖牌!
环球时报(2022-07-25)2022-07-25 15:24:12
我省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 推选张庆伟为代表团团长 王文涛等为副团长
关于宣城市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的几点认识
工程与建设(2019年1期)2019-09-03 01:12:32
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预警系统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48
一枚特殊的奖牌
各地代表团及代表剪影
宣城市蔬菜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上海蔬菜(2015年2期)2015-12-26 05: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