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温县人民医院(454800)刘艳
脑卒中主要是由脑血液供应障碍而引起的脑部病变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偏瘫、语言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症状[1]。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病,其具有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征[2]。临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基本采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两种药物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目前临床针对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还存在较大的争议[3]。为此,我院本次将单独的阿司匹林、单独的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三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分组抗血小板治疗,并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抑制率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详情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1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0±5.2)岁;对照2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9.5±5.3)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8.5±5.1)岁,组间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经过检查核实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病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并经过家属及患者同意,自愿签署本次观察治疗知情书。同时排除患有语言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近期采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先天造血功能障碍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肝肾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1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生产厂家:Bayer Health Care Manufacturing S.r.l.;国药准字J31870020),首次口服300mg,嚼碎后服用。以后每天一次,每次100~200mg;对照2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每日1次,每次口服75mg;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每日口服用量同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一致,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天。
1.4 观察指标 采用血栓弹力图仪(生产厂家:美国Haemoscope;型号:GE5000)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AA途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观察分析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患者基本资料及血小板抑制率计量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行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3个组患者的AA途径及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A途径和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同时对照1组和观察组患者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2组和观察组患者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三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对比 (n,±s)
附表 三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对比 (n,±s)
AA途径 ADP途径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 10.42±4.63 93.26±31.34 30.46±4.43 54.56±10.54对照1组(n=40) 10.23±4.51 84.63±26.32 30.25±4.25 35.83±6.23对照2组(n=40) 10.35±4.58 24.52±7.25 30.34±4.32 52.68±10.21
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症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及糖尿病等,同时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也是诱发该病的不良因素,该病病情发展迅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造成偏瘫、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4]。因此,近年临床上相关专家学者们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研究,经研究发现,临床上常用的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中起到的临床效果存在着潜能开发,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AA途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的影响完全不同[5]。其中阿司匹林是临床最为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该药具有抗炎、镇痛及解热的显著效果,同时具有抗凝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断血栓形成、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该药效发挥的速度较快,可使患者机体快速吸收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病中被广泛应用[6]。而氯吡格雷也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对血小板聚集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二磷酸腺苷的释放达到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目的,其效果显著,深受临床认可[7]。在本次观察治疗中,我院将单独的阿司匹林、单独的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三种治疗方法应用在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采取分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了抗血小板治疗,并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抑制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3个组患者的AA途径及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AA途径和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采用单独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对照1组和采用单独的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对照2组;同时对照1组和观察组患者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患者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通过以上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抗血小板治疗中,对AA途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均能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而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下使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帮助患者提高了治疗速度并改善了生活质量,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