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辉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低分子肝素此种药物是由普通肝素分解后产物,主要作用包括抗血栓形成、作用于机体后可改善血流动力,半衰期时间较长,用药后不良反应少见,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本次研究对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属于心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特点: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梗之间发作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以长时间维持性胸痛、患者主诉胸部不适,发病后需接受积极治疗及紧急抢救,部分没有接受积极治疗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梗死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2-3]。本次研究为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低分子肝素同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间接收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6例与干预组46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44-75岁间,平均为(60.2±7.1)岁,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高血压28例。干预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16例,年龄:45-74岁间,平均为(60.5±7.0)岁,合并高血压29例。两组患者疾病基本资料结果比较无意义,P>0.05。需排除凝血障碍患者;排除伴随其他活动性出血患者;排除肝素过敏患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钙药物治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0600J2009;生产企业: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0.4 mL×2支/盒),采用皮下注射方式,Bid,0.01 mL/kg,连续注射一周。科室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院内护理服务,包括入院后体征监测,观察患者症状发作情况,遵医嘱积极提供基础药物治疗,为患者提供疾病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前后机体反应,护士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4]。
科室为干预组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流程:①护士指导患者症状发作时保持良好休息,一般多指导患者采取半坐位,根据需要为患者提供吸氧护理,严格记录体征变化,重点观察心电图检查结果;护士为患者提供入院宣教,告知患者避免进行各项重体力活动,保持心态平和,嘱咐患者每日少食多餐,注意保暖,为患者创造舒适病房环境。②对于存在焦虑情绪患者,护士应加强护患交流,询问患者出现心理不良情绪原因,提供对症疏导,观察患者症状表现;用药前后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告知患者药理作用及治疗原理,注射后指导患者按压止血,加强病房巡视,全面记录症状发作、持续时间、评估疼痛表现、观察患者面色等情况预防出血[4]。③对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对于有出血倾向患者,及时上报医师处理;护士每日抽出一定时间陪伴患者,了解其对疾病存在的疑问,给予科学解答,告知患者可能诱发症状发作的危险因素,嘱咐患者积极杜绝;同时护士应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1.3 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疗效,指标包括显效:经用药及护理干预后,患者主诉症状消失,经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T波直立,经血流动力检查结果表示恢复程度>50%;有效:患者主诉症状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有一定恢复<50%;无效:症状缓解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疗效(n=4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临床心内科特殊综合征疾病,介于心绞痛与心梗疾病之间,心绞痛发作不规律,此类患者入院后心理焦虑、对治疗效果信心较低,且随着症状发作次数增加导致患者治疗配合度较低;本次研究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提供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同时加强护理观察,取得较好效果。
本研究得出结果提示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39例(84.78%),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4例(95.65%);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科室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传统护理模式,护士为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服务、心理干预、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等,未重视药物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护士对药物作用解释工作不到位,护士风险意识较差,导致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干预组。而科室为干预组患者提供用药治疗期间,加强病情观察、注射部位护理、用药前为患者积极解释,告知治疗意义,每次治疗时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腹壁皮肤。护士为患者加强病情观察,根据患者心理情绪现状及疾病知识了解程度,针对性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措施,拉近护患关系,维护良好治疗环境,指导患者家庭生活、运动注意事项,病情观察要点,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6]。
综上所述,科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提供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期间加强护理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