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述学
众所周知,工具书和学术著作出版是商务印书馆的两张名片。工具书的数字出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商务印书馆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方向。事实上,商务印书馆很早就开始部署工具书的数字出版工作,《新华字典》APP的开发运营,早就列入了商务印书馆的议事日程中。
商务印书馆推进工具书的数字出版分为几个阶段推进。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建设阶段。商务印书馆为工具书的数字出版做了扎实的基础准备,包括制定了相关的工具书内容加工标准,建设了庞大的语料库和功能先进的语料分析工具,结构化了大量的资源数据,开发了辞书协同编纂编辑工具等。这些举措,为商务印书馆工具书的数字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为机构用户开发产品阶段。以商务印书馆“百种精品工具书数据库”为代表,它是商务印书馆第一代数字工具书产品。一期产品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等29种经典汉语工具书,共收词目35余万条,约6000万文字量、10G数据量。数据库面市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等重要奖项。
第三个阶段是面向个人用户开发产品阶段。这一阶段,互联网用户加速迁移到移动互联网,个人用户的在线支付已非常方便。为适应时代,商务印书馆推出了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APP、《辞源》(第三版·优盘版)为代表的一系列精品工具书的个人用户产品。这些产品,利用新媒体出版形式的优势,突破纸质图书的束缚,增加了语音、动画等多媒体内容,为用户提供多维检索、简繁体切换、纸书对照、笔记管理、联机更新等增值内容。产品上市后,产生了极大的市场反响。
目前,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数字出版正迈向第四个阶段。这一阶段,以平台建设为核心,将工具书资源、语言文字专业图书资源和各种相关专家资源融合,进行重组、重塑、重述,以文本、语音、视频等形式,以数据库、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融合新媒体进行传播和营销,实现由图书向内容、由产品向服务的转化,进而达到融合出版的目标。[1]
我们是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开发《新华字典》APP的。项目组的编辑队伍主要由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多年的资深编辑人员组成,参与开发的合作伙伴也同我们一样,深知《新华字典》这一品牌是何等耀人眼目。从项目启动开始,我们就怀揣着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让《新华字典》数字版保持和延续它在传统出版领域所具有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一定要让《新华字典》数字版跟上时代的脚步,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总而言之,《新华字典》APP的定位就是要延伸纸质版《新华字典》的品牌价值,打造数字工具书的标杆。
在精品思维的指导下,我们对《新华字典》APP的内容进行了规划。一方面,《新华字典》APP的内容应包含纸质版的所有内容,能原汁原味地展示纸质版的精华;另一方面,《新华字典》APP的开发,是在我们开发了很多数字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又恰逢融合出版方兴未艾,知识服务浪潮来袭,所以它不能只是纸质版的简单转换,必须扩展相关内容,让数字版的《新华字典》更为丰满。
在功能设计方面,项目组认为《新华字典》APP必须充分利用移动电子设备的特性,充分展示多媒体内容,加强检索方式,加入用户个性化使用功能。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支十多人的编辑队伍,由具有传统工具书编纂经验的数字编辑和具有丰富工具书数据化经验的计算机人员组成,同时配备二十多名专业校对,共同进行《新华字典》的数据化处理工作。
纸质版《新华字典》被奉为圭臬,为了保证数字版《新华字典》的权威和规范,严谨的工作流程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从数据加工开始就一以贯之。编辑团队没有把数据直接交给数据加工公司去处理,而是在技术总监的带领下,编辑团队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工作中,一个条目一个条目地进行加工。在先行制定的工具书加工标准的指导下,把条目拆解到最细小的单位,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各种数据之间的各种层次关系,以期把数据加以最为充分地利用。商务印书馆前期在工具书数据化方面的充分准备得到了回报,XML文件的标引,在编辑人员的精心调配下,得以顺利完成。[2]
为了避免产品在手机端浏览时出现字符集不能显示的问题,项目组请了专门的字体运营公司,为这款APP开发了一套包含《新华字典》所有字符的字库文件。
数字版《新华字典》配上读音,无疑是产品的亮点。为了体现权威性,项目组决定延请著名播音员李瑞英老师担任《新华字典》数字版的配音,李老师非常高兴地投入了《新华字典》播读配音工作。和播报《新闻联播》不同,为《新华字典》字词配音没有具体情节,全是一些字词的排列,一口气要读五六个小时,工作相当繁重、枯燥。为了尽量减少录音的次数,保证录音效果的一致性,李瑞英老师好几次都是从早上一直录音到下午,中午和项目组编辑一起随便吃几口盒饭,其敬业精神,让人佩服。
为了保证《新华字典》数字版的权威性和规范性,项目组决定增设纸书对照功能,即在《新华字典》APP中嵌入了完整的纸质版内容,实现数字版和纸质版互为对照。开发公司基于自身的技术积累,完美地实现了在使用APP时可一键完成纸书对照切换,操作平滑,非常高效。
图1 《新华字典》APP下载网页二维码
扫描图1所示二维码便可下载《新华字典》APP。我们可以看到《新华字典》APP分为“字典”和“学习”两个版块。“字典”版块采用的是一框式检索,拼音、部首、笔画、四角号码输入法,无需切换,直接在输入框输入,APP会自动识别输入内容,调用对应的检索方法。同时,还增加了语音输入、手写输入、摄像头取词等一系列适合移动终端的检索方法,从而增加用户使用的便捷性,提高检索效率。对于要检索的字,不仅可以查阅该字的字级、部首、笔画、结构、例证、组词等,还能跟着李瑞英老师学习标准发音,按照规范笔顺学写汉字。为了展示规范笔顺的写法,项目组精心制作了数千个SVG动画笔顺(一种矢量图形文件)。我们还把这些写字组词功能直接设计到机器人回答模块,用户只要点击查询框中的小机器人图标,就可以使用“组词、笔顺、部首”机器人回答等功能,不用打开字词查询,便能迅速得到结果。为了适应小学生课堂教学要求的字典查检方法,还在图文对照的基础上,完美再现线下纸书查字方式。
“学习”版块目前设有“人名地名读音大挑战”“播音员易读错字词大挑战”等游戏功能,以期寓教于乐,让低龄用户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获取汉字知识。还增加了“汉字听写”功能,便于学生家长指导孩子进行听写作业。值得一提的是,“学习”版块下面有一个“添加”模块,可以以模块化的方式添加更多的增值功能,这也是将来“知识服务”的一个入口,为《新华字典》APP迈向知识服务,提供了多样的可能。
《新华字典》APP于2017年6月上市,立即引起了业界的重视,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人们针对《新华字典》APP的定价和查检限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一时间成为了舆论热点,有挺的、赞的,也有倒的、贬的。项目组非常关注用户的反馈。因为我们知道,用户反馈无论是好评还是差评,都是关心《新华字典》APP。项目组的编辑人员和开发人员对这些意见都会认真对待,仔细分析。
《新华字典》APP定价策略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复杂,既要考虑投入成本和用户的接受程度,又要考虑用户体验以及如何提供更加完善的产品。项目运营组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用户用摄像头取词查询的并不多,而手写输入用的比较多,开发组便及时调整了两个按钮的位置,让用户能更高效地使用输入功能。还有用户反映在读音大挑战的游戏中,不知道错了哪些题,开发组就在游戏中加入了错题集。有用户反映字的规范笔顺动画演示需要打开的层次和按钮较多,开发组马上就进行了优化。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未停止迭代更新,从发布之日的1.0.0版到现在的1.7.2版,《新华字典》APP共更新了19个版本。我们深知,数字版《新华字典》自产品发布之日起,仅完成了阶段性工作,真正的服务用户才刚刚开始。
目前,《新华字典》APP正积极寻求与华为等渠道开展合作,他们积极推送这款优质的APP,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互联网周刊》也把《新华字典》APP评为了2017年的十大教育类APP之一。
为了让用户更好地使用数字版《新华字典》,开发组还研发了微信小程序版本和手表版本。尤其是微信小程序版本,用户不用下载APP,利用微信小程序就能使用《新华字典》数字版的所有功能,进一步拓展了《新华字典》数字版使用场景,受到了用户的热烈欢迎。
现在,《新华字典》APP已有近900万的用户下载,付费用户超过10万,达到了预期目标。我们将在新版的纸质版《新华字典》中使用二维码,使用户能更方便地使用数字版《新华字典》的数字内容资源,以最短的路径将优质内容送到用户手中。可以预期,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数字出版正在开启知识服务的大门。
《新华字典》APP的诞生正赶上“知识付费”风生水起,因此,向知识服务转型既是数字版《新华字典》的必由之路,也是商务印书馆工具书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目前,商务印书馆正着手推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APP,以及包含近50种工具书重组重构后的工具书查询系统,再加上数量众多的商务印书馆已出版的语言文字专业图书内容,还有一大批专业作者生产的内容,一个语言文字知识服务平台呼之欲出。[3]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吧,一名小学生遇到一个不会读写的字,打开手中的移动终端,登录我们的语文文字知识平台,会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告诉他这个汉字的发音,展示这个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动画演示如何以规范的笔顺笔画书写这个汉字,讲解这个汉字的间架结构,以及如何将这个字写得好看……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找一个成语的来龙去脉,查出一句名言警句,找到一首诗词及其解读,解决文言文阅读中的疑难……这些知识服务功能,都是以权威的工具书为内容基础,准确可靠,通过我们使用最方便的移动终端,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
从数字辞书到知识服务的道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选择了知识服务,就会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