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印刷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8-10-17 07:08:32俞忠华
出版与印刷 2018年3期
关键词:印刷课程体系阶段

俞忠华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以下简称中高职贯通)是上海市试点的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与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衔接的培养模式,旨在构建中职与高职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在中职阶段学习3年,再进入高职阶段学习2年。

“印刷化学”是印刷媒体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与印刷材料的组成、性能以及印刷工艺控制过程相关的化学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平版印刷工作的相关职业能力。同时,本课程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印刷材料识别与选用、印刷工艺原理等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化学基础。“印刷化学”课程学习时间跨越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其中中职阶段学习一学年,高职阶段学习半学年。

由于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尚未成熟,加上其生源的特殊性,使得“印刷化学”这类跨学段的课程,在教学实施方面面临许多衔接上的困境。

一、课程贯通面临的困境

“印刷化学”在五年制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计划中被归为公共基础课,实际上在进入高职阶段后更接近专业基础课,如何实现知识递进和能力培养的衔接成了课程能否有效贯通的关键。在实践时间并不长的中高职贯通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中,“印刷化学”的课程目标、课程教材、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衔接尚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目前面临许多现实问题。

(一)课程目标不衔接

中高职贯通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1]而且由于仅上过一年的初中化学,化学基础普遍非常薄弱,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常用化学元素都还不能认全。基于学生的学科基础现状,中高职贯通前半段的中职部分对“印刷化学”的课程目标定位一般较低,以避免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到高职阶段,为了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印刷化学”的课程目标定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侧重于强化化学的专业应用与综合能力培养。应该说,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在“印刷化学”课程目标上的差别客观存在,必须以学生为本,从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方面寻求有效的衔接措施。

(二)课程教材不衔接

印刷离不开化学,印刷的四大要素中的印版、油墨、承印物,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印刷涉及的化学知识非常广泛。目前,已经出版的 “印刷化学”相关教材并不多,而且都是针对具备高中学历的三年制高职高专生编写,这些教材以高中化学为基础,融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界面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多学科,并不适合化学基础薄弱的中高职贯通学生使用。一段时间里,在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中职教育阶段,化学教学以技工类学校化学教材为主,其化学知识不成体系;而高职阶段选用的一般是工科类化学教材,两者之间的基础知识重复和知识断层问题并存,两个阶段“印刷化学”教材缺乏统一的知识体系和内在联系,直接造成了中高职阶段“印刷化学”课程的衔接不畅。[2]

(三)教学方法不衔接

“印刷化学”主要讲述与印刷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础实验技能。在传统的中职阶段教学过程中,通常重基础知识而轻实践应用,使得学生无法感受化学与印刷的关系,更无法体会化学对于印刷专业的重要性,自然也就提不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但到了高职阶段,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贴近专业应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灵活性、多样性。然而由于之前中职阶段只重基础,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后对相关知识无法提高或深入,很难实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衔接。

二、课程贯通的改革探索

在中高职贯通模式推行之前,高职阶段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的化学课程已经经历了数年的变革,从最初的分学期开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界面化学、高分子材料等多门化学相关课程,演变到现在的综合性一门“印刷化学”。这绝不是简单的缩减课时的过程,而是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及综合应用的大整合。由于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核心和基点是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衔接,以下就关键点与难点展开探讨。

(一)总体目标设计

“印刷化学”五年一贯的总体目标具体分为两个阶段(见表1)。

1.中职阶段——侧重化学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

目标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同时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化学反应,解释印刷过程中的一些简单化学现象,识别印刷业中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初步掌握溶液配制与pH值控制的基础实验能力。内容包含物质结构与性质、溶液的认识、化学平衡基础、有机物化学基础等。

表1 “印刷化学”总体目标设计

2.高职阶段——强化印刷专业应用与综合能力

目标是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印刷材料的应用,以及各类印刷过程中的化学现象变化特征和规律,建立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具备印刷材料识别、性能测试及合理选用的能力。内容包含润湿作用、水墨平衡、印刷材料适性等工艺控制中的化学理论与应用。中高职贯通课程的目标总体上是实现从中职阶段的初步技能训练到高职阶段的综合技能训练的递进式提升,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体系与教材改革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印刷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探索编写适用于五年一贯制的“印刷化学”教材。

1.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上海市教委相关要求制定了《中高职贯通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印刷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强调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教学内容包括:走进基础化学、认识印刷中的化学平衡体系、认识印刷中的有机化合物、走进印刷中的界面化学、认识印刷中的高分子化学。据此对原课程体系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印刷化学”课程体系

重构的“印刷化学”课程体系既保留化学基础知识,又不孤立讲授基础化学理论,突出一条主线、两个阶段。即首先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主线,遵循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对化学的思维和认知水平,实现知识的递进;其次是在中职与高职两阶段遵循各阶段特点,第一阶段重基础、强应用,第二阶段重实践、强创新。新的课程体系兼顾广度和深度,呈现阶梯性和延续性。具体来讲,在第一阶段的中职安排基础模块,重点介绍包含溶液、物质结构、化学平衡及有机化学的初步知识,不仅可以弥补初中化学知识的不足,同时通过结合润版液组成、pH控制、印刷版材、承印物材料等印刷专业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将化学与印刷联系起来,认识化学与印刷的关系,为后续模块学习打下基础。第二阶段的高职主要任务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提升,包含印刷中的化学平衡体系、印刷中的有机化合物、印刷中的界面化学、印刷中的高分子化学等,真正实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融合,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2.课程教材改革

笔者经过前期研究和教学实践,拟编写一本适合中高职贯通学生五年一贯制培养的专用化学教材,其在内容上要满足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对化学知识体系的需求,在形式上又要符合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对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拟编写的印刷化学教材,内容以印刷化学的课程体系为主线,编排形式上充分考虑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否能激发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计划依据每个化学知识点或技能点与印刷专业之间的联系来确立模块学习目标,然后进行任务描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进行任务实施,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将化学与印刷紧密结合。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生源状况及课程教学现状,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印刷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必要工作,主要从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理念

中高职贯通的学生学科基础薄弱,因此,在教学实施中必须首先转换传统的思想观念。一方面要注重强化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在印刷专业中的用途;另一方面要关注这些00后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特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2.改革教学方法

“印刷化学”在中职阶段基本以传统的课堂模式组织教学,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由于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都不具备完备的化学实验室条件,使得很多印刷中的化学现象、印刷材料特性等都不能直观地展现,教师更没有条件创设探究性教学环节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活动,所以一直以来无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创新和改进教学手段提供了诸多便利,利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印刷化学的兴趣。[3]

以“纯液体的界面现象”这一知识点中的Laplace公式与毛细现象教学为例: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气泡及小液滴的产生,实际上都与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有关,而毛细管现象则是弯曲液面具有附加压力的必然结果。Laplace公式揭示影响附加压力大小的因素,可以解释印刷中的一些毛细现象。

(1)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课程教学设计

界面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但中高职贯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化学基础,因此理解界面现象的本质比较困难,更无法将化学知识与专业应用关联起来。[4]图2所示的教学设计是依照日常现象来设定教学目标,由表及里探究印刷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图2 Laplace公式教学设计示意图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真实情境,如播放水滴滴落的视频、纸张吸收油墨的虚拟动画等,引导学生思考:弯曲液面附加压力的本质是什么?必然结果是什么?进一步理解印刷中纸张纤维毛细管对油墨的吸收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由浅入深地逐步揭示印刷生产中的这些界面现象本质,培养探究性思考的能力。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营造活跃、生动的课堂气氛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技术条件,动画、视频等既可以用于展示微观世界和实验现象,也可以用于展示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场景,使原本抽象的化学理论得以逼真地展现。[5]如果再结合利用PPT中的一些播放插件,还可以实现扫码签到、弹幕互动、PPT同步到学生手机、随机点名等,这将不断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另外,还可以利用我校已建成的针对三年制高职高专学生的“印刷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适合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资源库内容,实现线上学习、答疑、提交作业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赋予学生更多个性化、自觉学习的体验,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要充分考虑中高职贯通学生学科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等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究印刷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化学对于印刷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印刷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成果和启示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中高职贯通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印刷化学”课程教学,通过中职和高职共同参与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课程教材,高职教师提前参与中职阶段的课程教学,逐步实现教学资源的互惠互通,取得了初步成果,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通过教学改革实践,目前已经基本解决知识重复和教学内容跨度大等问题,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化学已不再是掌握简单的概念和符号,更多是要为后续印刷工艺、印刷材料等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基本上每个知识点都结合印刷专业应用来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思路设计,情景式教学流程设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印刷与化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

第三,教学模式更加优化。重构的印刷化学知识体系,体现了知识的递进与能力的逐步培养。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辅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化学现象具体化,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了解印刷专业。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整合,落脚点则是教学方法的改革。[6]作为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基础课的“印刷化学”,在“以学生为本”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指导下,将衔接和融合作为主要任务,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积极进行探索,从而推动整个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印刷课程体系阶段
神奇“印刷”术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科学与社会(2022年1期)2022-04-19 11:38:42
印刷+智能=?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5:58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5:52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莫愁(2019年36期)2019-11-13 20:26:16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18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海峡姐妹(2015年6期)2015-02-27 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