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课堂学生参与性研究
——基于学生注意持续时间的分析

2018-10-17 02:18徐亚婷吴晓红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时区小组讨论持续时间

徐亚婷,吴晓红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江苏师范大学)

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其中,江苏省徐州市所实施的“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以下统称“学讲方式”)就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教学实践.所谓“学讲方式”,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其教学基本流程由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等基本环节组成.“学讲方式”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效益.

基于此,本文从观察学讲课堂上学生注意表现情况出发,以“45分钟价值曲线”为依据,并结合教学基本流程及学生在学讲课堂上具体的注意表现情况,来探讨学讲课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什么是“45分钟价值曲线”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一个唯一的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或者较为接近的神经机体的状况,通过它才能在心里引起感觉来.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让学生保持对教学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否则,课堂教学就不算是成功的,课堂也就没有合理性可言.

由于注意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属性,还会受到生理状态的影响,因此考查学讲课堂上学生生理、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课堂注意表现情况.基于此,本文以“45分钟价值曲线”为依据,探讨学讲课堂的合理性.

“45分钟价值曲线”是王仁甫先生在大量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45分钟价值曲线”,就是45分钟时间价值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动量状态,在45分钟之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这五个时区的创设,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规律,能使45分钟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使课堂教学处于最佳状态.

具体来说,起始时区(5分钟),即角色进入时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注意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来,并且尽可能缩短这一时区,以延长兴奋时区.

兴奋时区(15分钟),即第一黄金时区.此时,学生的兴奋点已经转移到课题上来,生理、心理进入最高波峰,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并尽可能延长这一时间.而且,教师应尽可能在此时区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调试时区(5分钟),即心理过渡时区.由于教学时间已过去将近一半,学生的兴奋过程开始转为抑制过程,会出现一个疲劳波谷.教师必须进行调适,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波谷区.

回归时区(15分钟),即第二次黄金时区.经过调适,学生的生理、心理出现第二次波峰状态,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再次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终极时区(5分钟),即总结回应时区.学生趋于疲劳状态,注意逐渐分散,教师应当加大信息量、加快语速、强化情绪、总结新课,圆满完成任务.

虽然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还会受到生理的影响,不易观察,但是人在注意某个对象时,常常伴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主要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等等,这些就成为我们开展研究的主要切入点,也正是由于“注意”行为活动表现为这种特殊的特点,我们才能对其进行观察.一般而言,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勤于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等,就是注意集中的表现,而当学生表现为走神、做小动作、与他人交头接耳、睡觉和看课外书等就是注意分散的表现.

基于此,我们以“45分钟价值曲线”各时区的持续时间为理想情况,根据所观察的学讲课堂上学生注意持续时间是否符合理想情况来表明学讲课堂是否具有合理性.

二、学讲课堂的“45分钟价值曲线”

为反映学讲课堂的真实情况,我们走进基础教育学讲课堂听了很多节课,重点考查了一位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的教学.该教师是学讲计划的积极推进者,每节课都自觉以“学讲方式”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因此他上的课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讲课堂的水平.我们随机选取了一节其执教的常态课作为本文的考查对象,这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方程”.

为观察学生在学讲课堂上具体的注意表现情况,我们在上课所在班级随机选取了一位学生,记为学生A.为了把学生A在课堂上的实际注意表现情况和理想情况进行比较,我们根据对学生A在这节课上注意表现情况的实际观察结果,将该学生注意力变化情况划分为上述五个时区.当然,由于学生的注意状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难以截然断开,因此这只是一个大致的统计.学生A实际各时区持续时间和理想情况各时区持续时间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学讲课堂上学生注意持续时间情况符合理想情况,所以学讲课堂具有合理性.

三、基于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的具体阐释

以下从教学流程的角度,以这节课上学生A的注意表现情况来进一步阐释学讲课堂上学生的注意情况.“学讲方式”的教学基本环节一般包括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等.基本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流程和模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课型自主变通或组合,形成教学流程.

1.起始时区——注意快速集中

学生A在起始时区的持续时间为2分钟.在理想状态中,在这节课上,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导学单的要求,整理好了前面几节的知识点,即在课前进行了自主先学环节,所以上课一开始,当教师说“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小组内相互交流你整理的知识点”,即开始小组讨论环节时,学生A根据教师的要求,和小组其他成员积极交流讨论,快速把注意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

2.兴奋时区——注意持续时间较长

学生A在兴奋时区的持续时间为19分钟.在小组讨论环节结束后,便进入了交流展示环节,教师让一名学生展示其整理的内容,之后提问“有哪位同学对刚才的知识回顾有更正或者有补充吗?”有3位学生提出来刚才同学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A虽然没有回答问题,但是可以看出学生A在专心听其他同学回答;然后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回顾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学生A和全班学生一起回答了教师的问题;接着教师通过提问“如何由导学单上的三个实际问题得到分式方程”开始了本节课重、难点的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难点是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展示的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此期间学生A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别人的想法.总体而言,在这一段时间,学生A多次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习兴趣被激发,完全沉溺于课堂教学中,注意持续时间较长.当然,这也是因为这段时间主要在上半堂课,学生A精力充沛,有体力作为支撑,所以学生A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于教学活动上.

3.调试时区——注意分散时间较短

学生A在调试时区的持续时间为4分钟.根据“45分钟价值曲线”,学生经过20多分钟的学习,很容易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状态,造成注意分散,即进入了调试时区.事实上,在学讲课堂上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学生展示如何由问题2得到的分式方程时,学生A开始有点走神,不再将注意完全集中到展示的内容上,看似在看黑板,其实在发呆,跟不上台上学生的思路.而且长时间的学习使学生A生理上也出现了疲劳现象,不再像刚上课时坐的那样挺直,偶尔还会打哈欠.

4.回归时区——注意长时间持续

学生A在回归时区的持续时间为16分钟.虽然根据“45分钟价值曲线”,学生一般需要5分钟的时间调整疲劳状态,但在学生A注意不集中的状况大概持续了4分钟左右时,教师让讨论问题3的小组展示其讨论结果,即进行了交流展示环节,而问题3正好是学生A所在的小组进行展示,虽然不是学生A自己上台展示,但学生A在听的时候也很认真,没有像之前那样无精打采,也坐直了,后来几乎不再打哈欠,能跟上展示学生的思路,接着另外一组的学生回答其所讨论的对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中的问题,学生A专心听讲,还会时不时的记笔记;之后,教师带领全班学生看教材上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并提问每步的作用,学生A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接下来,教师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讨论课前做好的导学单上的例题部分,学生A在和组员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做的不对的地方,及时进行了订正;在此之后,便进入了检测反馈环节,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导学单中的习题部分,并让几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解答,学生A虽然对分式方程的解题格式还不是太熟练,但解题过程没有出错,教师在大部分的学生完成习题后,进行了评价、反馈,并对学生做的不好地方进行了矫正.总体而言,学生在这段时间的注意持续时间较长.

5.终极时区——注意情况较为理想

学生A在终极时区花了4分钟.学生A在这节课的最后一小段时间出现了“45分钟价值曲线”中提到的终极时区中的注意分散现象.在教师点评四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的四道习题的解题过程时,刚开始两题,学生A还集中注意在教师讲的题目上,但讲到后面时,他开始频繁地看时钟,虽然能跟着教师的思路回答,但明显心不在焉,而且经过40分钟左右的学习,学生A不仅在心理上出现了疲劳现象,而且在生理上也出现了疲劳现象.例如,揉眼睛,小幅度的活动胳膊等小动作都表现出学生A在生理上已经进入疲劳状态.教师应该也感受到了学生在快要下课时的情绪,在接下来进行的小结反思环节中加大声音、加快语速,学生A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疲劳状态有所改善,能够思考教师的提问,即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和教师最后进行的总结,到下课时,还回味无穷.

四、小结

以上现象表明,在起始时区,由于课前进行了自主先学环节,所以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先学中的知识回顾部分,即进行了小组讨论环节,学生A用2分钟的时间快速把注意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即起始时区的持续时间为2分钟,然后进行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环节,学生A多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注意长时间集中,兴奋时区持续了19分钟;后来虽然在学讲课堂上学生也出现了“45分钟价值曲线”中提到的注意分散现象,即进入了调试时区,但只持续了4分钟,因为接下来的交流展示环节再次将其注意集中到了教学活动上来,进入了回归时区;在回归时区,进行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检测反馈等环节,学生A长时间集中注意,回归时区持续了16分钟;在经过40分钟左右的学习后,学生A虽然也出现了“45分钟价值曲线”中提到的终极时区中的注意逐渐分散现象,但由于在小结反思环节中,教师加大声音、加快语速,学生A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还是尽量将注意集中到教学活动中,到下课时,还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采用“学讲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将注意较长时间集中在教学活动上以尽量延长学生的注意持续时间,符合甚至优于“45分钟价值曲线”的理想状态.基于此,笔者认为学讲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方面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猜你喜欢
时区小组讨论持续时间
横跨四个时区的大巴西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惜字如金
化难为易,图解时区计算题
晕厥的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