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述东,雒福东
(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是目前混合痔常用术式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根治效果佳等优势,但患者术后较易继发肛内坠胀,总体发生率可达25%~35%[1]。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术后肛内坠胀患者以肛门下坠感,里急后重及排便急迫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影响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重要因素[2]。西医对于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肛内坠胀相关并发症多通过抗炎、镇痛及激素类药物应用,仅能部分缓解相关症状体征,难以达到有效去除病因目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高不下[3]。近年来以保留灌肠、熏洗坐浴等为代表中医综合疗法在肛门直肠疾病及术后并发症治疗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已被证实较西医单用在抗感染、促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修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4]。2014年7月—2017年1月,笔者观察了三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肛内坠胀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上述时期收治的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肛内坠胀相关性并发症患者110例,均符合《痔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修订版)》[5]西医和《中医外科学》[6]中医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均为择期手术,内痔分级Ⅲ~Ⅳ期,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既往行直肠肛管手术者,术前合并肛门形态功能异常者,其他直肠肛管疾病者,严重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系统疾病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男39例,女16例;年龄27~64(42.57±5.84)岁;病程2~11(5.74±1.10)年。观察组55例,男37例,女18例;年龄29~62(42.71±5.89)岁;病程2~12(5.86±1.14)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术后给予甲硝唑(湖南湘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3021600,规格:0.2 g)口服,0.2 g/次,3次/d;地塞米松(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制药一厂生产,国药准字H41020727,规格:0.75 mg)口服,0.7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仁汤加味保留灌肠,组方:杏仁20 g、豆蔻仁20 g、薏苡仁20 g、厚朴15 g、红花15 g、丹参15 g、三七10 g、甘草10 g,每天1剂,水煎取汁,温热灌肠,保留40 min左右。2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参照《痔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修订版)》[7]标准对坠胀、疼痛及排便急迫证候进行评分,症状越严重分值越高。②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舒张半径、静息半径及静息半径,并计算舒张半径与静息半径差值和静息半径与收缩半径差值。③记录患者坠胀、疼痛及排便急迫症状消失时间。④治疗14 d后统计临床疗效。显效:坠胀、疼痛及排便急迫评分减分率>70%;有效:坠胀、疼痛及排便急迫评分减分率为40%~7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8]。⑤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坠胀、疼痛及排便急迫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肛周直肠超声指标比较 2组治疗后舒张半径与静息半径差值和静息半径与收缩半径差值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肛周直肠超声指标水平比较
2.3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坠胀、疼痛及排便急迫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4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痛1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头痛1例、眩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正常人群发病率为35%~50%,以往多采用开放或封闭痔切除,总体疗效尚可,但存在术后愈合迁延、疼痛时间长及易损伤肛垫组织等问题,严重影响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9]。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是一种新型混合痔外科术式,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案,其操作更为简便,医源性创伤较轻,术后康复进程明显加快,随之而来并发症风险亦随之降低;但研究显示,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肛门坠胀发生率较高,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主要原因[10]。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肛门坠胀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1-12]:①手术操作位置过低,未在同一平面行荷包缝合及缝合至深肌层,导致对齿状线产生直接刺激或诱发直肠牵拉反射;②创面局部炎症反应加重;③因手术刺激及疼痛导致患者对于排便存在恐惧心理,大量粪便于肛管内堆积;④吻合钉残留导致病变位置不适;⑤手术对肛管感觉功能及肛管内压产生影响;⑥术后排便时间较长或频繁下蹲如厕导致肛门局部充血水肿;⑦创面缝针较多或针脚距离过大导致不良刺激。
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是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常用辅助治疗药物,其中甲硝唑可有效抑制创面病原菌感染,而地塞米松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双重作用,在抑制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和减轻炎症反应方面效果良好;但以上药物应用后仅能对疼痛、坠胀及排便急迫症状进行部分缓解,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病因[13]。
中医典籍中未见明确肛门坠胀病名描述,依据临床症候可将其归于“后重”范畴[14];多因外感淫邪、七情内伤、疲倦过甚及饮食不节或劳逸失当,风热湿燥侵袭蕴积肛门大肠,日久则致气血失畅,脉络瘀滞,终发为本病[15];故中医治疗该病应行清热燥湿、活血除胀之法。三仁汤源自《温病条辨》,组方中杏仁祛湿行气,豆蔻仁理气除湿,薏苡仁利湿泻火,厚朴化湿止痛,红花活血祛瘀,丹参行血散结,三七敛肌止血,而甘草则调和诸药以共奏清湿热、活血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杏仁提取物具有抑制血小板异常聚集,避免血栓形成及扩张微血管等作用[16];豆蔻仁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繁殖等发挥良好抑制作用,并有助于提高血管紧张性,减轻局部充血及降低炎症因子释放水平[17];而薏苡仁中皂苷成分则能够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创面局部血液灌注量,加快毒性代谢产物清除[18]。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坠胀、疼痛及排便急迫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舒张半径与静息半径差值和静息半径与收缩半径差值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坠胀、疼痛及排便急迫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提示三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术后肛内坠胀相关性并发症可有效减轻坠胀、疼痛及排便急迫症状,促进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加快病情康复进程,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