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整脊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8-10-16 07:14张小英安军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8期
关键词:棘突根型颈椎病

张小英,安军明,谢 伟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21)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或继发病理性改变而伤及周围组织所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症状、体征的病变,是一种跨学科、边缘性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具有多种临床分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最为常见,其发病率可占到总发病人群的50%以上[1]。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不断增高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该病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且易复发,因此该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2015年5月—2017年3月,笔者观察比较了针刺疗法单用和针刺配合整脊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符合《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2]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年龄>18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并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受压神经分布区域感觉、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呈阳性;X射线检查可见病变椎体及钩椎关节明显增生,椎间隙变小;CT检查可见神经根管变窄;患者此前未接受手术治疗或近期内无其他方法治疗史;依从性好,可配合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哺乳期患者;精神异常,语言、认知障碍患者;正接受其他方法治疗患者;较严重心肝脑肾或其他系统病变者;椎管肿瘤、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结核者;其他类型颈椎病者;不能有效配合治疗或中断治疗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23~67(47.3±5.2)岁;病程(5.6±1.2)年(2个月~14年)。观察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22~65(47.1±5.0)岁;病程(5.8±1.6)年(2个月~15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行针刺治疗:选择穴位以夹脊穴为主,对主诉肩背、头颈疼痛明显者同时选取患侧风池、大椎、肩外俞以及肩井做配穴;上肢麻木以及放射性疼痛者选取曲池、手三里、外关以及合谷做配穴。患者俯卧位,消毒穴位后 进针0.5~0.8寸,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整脊疗法:首先患者取坐位,颈部自然放松,术者应用滚、揉等方法给予患者颈部及患侧上肢肌肉进一步放松,时间为10 min。术者站于患者患侧,一手托患者下颌,另一手托患者枕骨粗隆,尽可能向上缓慢提拉头颈部,当缓慢提拉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爆发力提拉颈部,随后轻柔缓慢左右旋转头颈,放松颈部,此过程中让患者放松颈部肌肉的同时双手抓紧座椅向下施力。旋转完毕后术者用肘窝托起患者下颏部,前臂贴紧其对侧面颊,另一手抱紧后枕部,拇指放于偏歪棘突部位,剩余4指扶颈部,缓慢用力使颈部向受限侧旋转,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以瞬间的力量继续旋转约10°,同时拇指顶推偏歪棘突,拇指可感跳跃感,可听到类似“咯噔”的响声。完成后触诊患者棘突是否拨正,若有多个棘突偏外则可重复上述操作,不需强求复位响声。2组均1次/d,6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停1 d继续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3.1症状体征评分[3]主要包括疼痛、棘突旁压痛、麻木、压顶试验、上肢功能、腱反射6项。①疼痛:疼痛需吗啡类药物才可控制计0分,疼痛需给予镇痛药物计1分,疼痛程度可忍受计2分,稍有疼痛感觉或静卧时疼痛消失计3分,无痛计4分。②棘突旁压痛:伴明显沿神经根节分布的放射痛计0分,伴放射痛但不明显计1分,局部压痛无放射痛计2分,无压痛计3分。③麻木:十分明显的类似触电样窜麻,保持时间不小于60 min计0分;感觉麻木但程度较轻,保持时间不小于60 min计1分;间断麻木,多发生于睡眠或是晨起,计2分;无麻木计3分。④压顶试验:压顶时出现明显沿神经根节段放射的麻木、疼痛计0分;有轻微沿神经根节段放射的麻木、疼痛计1分;可疑沿神经根节段放射的麻木、疼痛计2分;压顶试验阴性计3分。⑤上肢功能:不能自行应用勺子或筷子吃饭计0分;可用勺子但不能用筷子吃饭计1分;可用筷子但自觉手不灵活,不能进行精细活计2分;活动正常计3分。⑥腱反射:相较于健康侧肱二、肱三头肌明显活跃计0分,活跃不明显计1分,正常活动计2分。

1.3.2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后参考文献[4]有关标准评价2组临床疗效。临床治愈:患者相关症状体征消失,日常工作和活动正常;显效:患者正常活动时相关症状体征消失,劳累时可出现轻度症状,但不影响日常工作和活动,或是患者病情由重度转为轻度;好转:患者相关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但不稳定;无效:患者相关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变化,甚至较之前加重。临床治愈+显效=愈显。

1.3.3复发率 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统计2组愈显患者复发情况。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相关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疼痛、棘突旁压痛、麻木、压顶试验、上肢功能、腱反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2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组4例复发,复发率为10.5%;对照组9例复发,复发率为32.1%。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研究显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紊乱密切相关[5-6]。此病患者主要病理改变为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错位、退行性变,因此治疗以缓解软组织损伤和筋骨并治为主[7]。目前,西医对于颈椎病以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方法创伤较大,多数患者不能接受;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复发率较高,均不能达到满意甚至诱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

组别n压顶试验治疗前治疗后上肢功能治疗前治疗后腱反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31.93±0.560.64±0.17①②2.21±0.320.83±0.14①②1.67±0.230.27±0.05①②对照组431.94±0.491.23±0.12①2.24±0.341.42±0.25①1.64±0.240.74±0.11①

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中医学将颈椎病归于“痹证”“筋伤”范畴,认为其发生是由颈肩部经脉运行受阻,气血不畅引起的,同时颈部经筋损伤对颈椎内外源性稳定造成影响,对颈椎病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8]。杨尊求[9]采用整脊疗法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3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推拿按摩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者。其中针刺疗法的应用具有悠久历史,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因颈部神经根受到压迫诱发的颈部及肩部疼痛、麻木,对其治疗选取夹脊穴为主穴是因为其分布形式与神经节段具有密切关系,对夹脊穴进行针刺不但可刺激脊神经后支,还可对其前支产生影响,而前支又与交干相关联,对交感神经产生作用,从而达到调节脏腑气血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10-11]。同时对相应配穴进行针刺治疗,可松弛局部软组织,缓解椎体对颈椎间盘造成的压力,改善因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椎动脉扭曲及压迫状态,还能对神经调节产生一定程度刺激作用,解除周围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供血[12]。整脊疗法是医师通过定点旋转手法对经触诊发现的错位、逆乱颈椎组织进行复位,将力量集中于偏歪棘突部位,复位瞬间对偏歪棘突大力顶推,应用杠杆作用恢复错位的小关节,从而改善软组织损伤、粘连以及机化等病理改变,调整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紊乱,阻断其恶性循环[13]。整脊疗法可改变椎管内的异常解剖结构,通过多种手法在生物力学作用下有效纠正关节紊乱,促使椎体向侧方轻微移位,使神经根与周围组织位置发生变化,甚至可改变后纵韧带及纤维环的张力程度,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复位突出椎间盘,改变神经根和突出物的相对位置关系,促使颈椎关节正常解剖序列得到恢复,缓解神经根受压迫状态,改变脊柱解剖结构的病理变化,有利于神经根正常传导功能运行,从而获得满意治疗效果[14-15]。故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首先经针刺治疗给予颈椎周围组织良性刺激,随后及时纠正颈椎关节位置异常和关节稳定失衡,可有效恢复颈椎正常固有生理功能,筋络顺接,气血通畅。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颈椎病相关症状、体征评分和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治愈率、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针刺配合整脊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提高颈肩部肌肉负荷、柔性及弹性,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相较于单一针刺治疗具有更为明显优势,可发挥筋骨同治作用,从而降低复发率,值得探讨应用。

猜你喜欢
棘突根型颈椎病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搓腰
——壮肾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