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圣文
摘 要: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正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实践中发现课堂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动性,课堂质量的提升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确保课堂学习基调的重要前提,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对新知识学习的有意引导,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好身心准备,从而更好的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更具体一点的结石就是教师在上课的前几分钟,根据教学目标、内容、条件以及学情,通过有效的方法将学生从其他思维中脱离出来,从而更好的投入该课程的学习之中[1]。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要想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合理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虽然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所占时间较短,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但是其对于教学质量与效率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导入可能对初中语文课堂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初中语文课堂导入,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一、课堂导入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構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认为只是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中通过学习资料、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教师的指导,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来获得。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新的知识是过程中都会与自身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需要与学生相互交流,并解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来认知新的知识[2]。根据这一理论,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之中,需要准确把握学情,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以学生为主”作为教学原则,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知识意义的构建,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人类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情感、价值观、态度等人类特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学习不是一个机械的反应,而是一个心理过程。人本主义理论主要是从学生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等方面出发,强调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事物,以学生为中心来创造学习环境。人本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之中有着自然倾向,因此需要通过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此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教师需要了解周边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能用各种强迫手段来影响学生的行为,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发进行学习,才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在课堂导入之中,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了解学习知识与自身今后的发展息息相关,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实现寓教于乐。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教学策略
1.正确掌握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语文具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前者主要表现在其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后者主要集中在对文化的尊重,对学生人格以及三观的影响,能够陶艺情操、丰富个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语文学习的特点,重视学生语言能力、语感、思维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修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之中能够接触更广泛的学习内容,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
此外,教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任务,学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与交流来学习致死,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直接影响,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在工作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包括对现有教学材料的沿用,同时也包括对课程内容的创新。在课堂导入过程中,除了以语文课文作为依据,还可以应用课外知识,从而引导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要认真研究现有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设计出最佳的导入内容。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钻研,从而弄懂其中的精髓所在。要反复认真阅读教材,借助现有的参考资料,将教材中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并加入自己的体验,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才能够更加的让人信服。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导入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突发状况,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从而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身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新课改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应当是积极、自主的,教师要重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初中生的思想、行为、兴趣和爱好都渗透着时代的特点,教师不能用传统的经验来衡量学生,需要掌握学生的变化,在思想上需求创新。现代农村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学生对于外界信息的敏感度较高,也拥有了一定的见解能力,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较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
4.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以及预期获得的成果,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是支配和引导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课堂导入设计中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新课程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重视教学过程和方法,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学会如何学习,在此过程中贯穿了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从而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通过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了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有重点的进行听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课堂导入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课堂导入的合理设计,从而保障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念香.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导入[J].新课程·下旬,2017,45(7):66.
[2]庞桂莲.技巧支撑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J].新课程·中旬,2016,45(8):137-138.
(作者单位:宜春市袁州区井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