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锋 孙一瑶
摘 要:为了加深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本文就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与分析。文章以延边大学为例,首先简要阐述了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同时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办法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借此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延边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15份,被调查对象中男生79人,女生136人,男女比例为1:1.7。调查显示,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主要途径。其中60.9%的学生同时拥有手机和电脑,39.1%的大学生只拥有手机。且大学最喜欢的媒介是互联网和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必须。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等深受新媒体发展的影响。这为我们有效的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下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一、新媒体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政治意识形态的挑战。互联网全球化时代,以新媒体为载体带来各种意识形态思潮的传播,特别是通过镶嵌在一些娱乐游戏产品中,隐含在手机电子阅览、民生热点评论、政论时事导读里面的所谓正义、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观,必然给大学生带来思想认识冲击和判断选择的混乱;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公开自由表达政治见解的社会化的广播论坛,而社会转型时期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浮躁心态,形成“游戏人生”的网络态度、“戏谑、调侃、娱乐、抹黑”的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群体无可避免地影响和渗透。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既面临机遇,又存在挑战。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和思维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学生通过QQ、BBS、博客、手机短信等载体进行人际交流更平等、轻松、自由、保护个人隐私和休闲娱乐需求的满足,同时,新媒体也提升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成长的需求。同时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会缺少理性辨別能力,带来思想和价值观的迷茫、人格的异化和道德的滑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面临挑战等问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一)利用新媒体“随拍随传、转播点评”功能,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随着百度贴吧、人人网、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青年新媒体群的日益壮大,打造资源共享、服务至上的新媒体阵地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建立微观点、微话题、微就业、微招领等板块,在学生中发起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开设身边的雷锋、校园美景、感动人物等微原创版块,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具有魅力。
(二)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好抓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抓手。这就需要从大学生最常用的通讯交流工具入手,通过微信、QQ、飞信、微博、博客等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通讯交流工具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打造学生班级微信群。大学生是微信的主要用户,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微信号。
(三)激发队伍工作动力,增强话语数量。一批数量可观、政治可靠、掌握过硬新媒体技术、熟悉学生思想特征和行为习惯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但是,这样得力的工作团队并不能自发产生,有赖于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该摸索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机制,通过认定工作业绩、评优评奖、宣传报道先进典型事迹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从教育者的视角,加快培养有新媒体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包括高校思政队伍的构建、素质的提升、教育方法的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为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政工作者必须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传播学的理论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提高正确辨别信息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型教学理念的消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快捷的获取信息,轻松地获得比课堂教学更全面、更丰富、更有趣的知识,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上找到答案,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知识依赖程度大大下降,比起传统的“接受式教育”,大学生更倾向于“自我教育”。而且新媒体环境的无中心、无权威和自由平等等特性也促进了大学生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的觉醒,不愿一味顺从和接受思政课教师的观念,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造成了传统的教育权威被消解,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自我挺立”的新媒体时代的逐渐失落,在削弱了思政课教师信息和理论权威角色的同时,也消解了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导型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刘秀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