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巧妹
【摘 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高中教育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现如今教育部提出了课程改革政策,要求高中数学课程除了需要向学生们灌输基础知识内容,还要让其能够有效完成实践应用。为此,教师便可以采用生成性课堂的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人性化以及科学化的特点,以此满足学生们的正常需求。本篇文章将阐述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开展生成性课堂的具体方法,并列举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生成性课堂;高中数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88-02
引言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所谓生成性课堂,主要是指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自主完成知识学习,并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同学沟通的方式完成内化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以及多变性的特点,促使学生的综合水平能够快速提升。
一、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
1.基本概念分析。
在早期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通常都是以教师自己为中心,学生们需要时刻紧跟教师的思路,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们完成知识掌握,但是对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学生们也不敢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或者质疑。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弊端。在生成性课堂之中,学生永远是教学的核心人物,所有学习任务都以其为中心展开,促使其自主展开思考,并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完成题目解答,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1]。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不等式的知识学习时,有一道题目的题干是:“如果a和b全部都大于0,同时a+b=1,则数学公式(a+1a)2+(b+1b)2的最小值为多少?”由于题目很简单,学生们很快便能计算出答案为252。然而,一个同学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该题目的正确答案应该是8。其给出的意见则是原关系式可以转变为a2+b2+1a2+1b2+4≥2ab+1ab+4≥4ab*1ab+4=8。尽管其表述十分清晰,但是该学生却忽视了不等式等号成立所需要满足的基础条件,这也是在进行此类问题计算时十分常见的错误。此时安排学生们展开讨论,分析两种方法的正确性,很快便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尽管该学生的质疑没有成功,但是其在计算的过程中经过了详细的思考,进而使得对于不等式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采用變式教学方法
1.基本概念分析。
一般而言,变式教学主要是指按照预期计划的要求改变原有的题目,也就是教师无需对题目的本质进行调整,只需转换其条件即可,从而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多种不同的解题方式。如此一来,在面对同一个题目时,学生们便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由此可以看出,为了能够创建生成性课堂,变式教学方法通常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不仅学生们能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做到举一反三。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针对三棱锥体积的知识学习时,有一道题目的题干是:“已知某三棱锥D-CBA的底部边长以及边棱DC=a,而同时CB=BA=AC=2a,而且∠DCB=∠BCA=70°,求该三棱锥的实际面积。”普遍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主要通过套用公式的方法。而一些学生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主要是将三棱锥分成两个相同的三棱锥,从而分别展开计算,最后再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累加。由于选择的方法不一样,因此其思路也与其他学生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对于这一特点,教师理应基于充分鼓励,让其不要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理应做到全方位思考[2]。
三、合理设置教学情境
1.基本概念分析。
在开展“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时候,并非需要将预设性内容全部都否定。通常而言,预设和生成基本上都保持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基础,结合其自身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状况,在课堂教学开始之间,帮助其先进行回顾,并将其和本节课程需要学习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如此一来,学生们的知识便能形成一个网状解构,并且也能做到融会贯通,并且充分体现出灵活性的特点。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抛物线的知识学习时,有一道题目的题干是:“有一个长度为10的线段BC,其中两个点在整个抛物线y2=2x中进行移动。这其中,D为BC的中点,则D到y轴的最短距离为多少?”在面对这个题目时,学生们往往会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解答。其一是利用抛物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其二则是求出整个坐标轴的具体取值范围。部分学生在实际计算时,还会将两种方式全部都用上。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理应对学生们可能选择的方式进全部考虑进来,以此为基础进行预设,并准备相关课件。当学生们提出某一种解题方法的时候,可以展示相关课件,从而为学生们提供更为直观的内容[3]。
四、教师转变原有的角色
1.基本概念分析。
在早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自己往往会占据课堂的主导性地位,通过口述的方式让学生们完成知识记忆。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们都显得十分被动。师生之间没有任何互动,部分学生便会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为了能够创建“生成性”课堂,教师理应转变自己原有的角色,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让其自主完成知识学习,并通过交流的方式完成题目解答。而教师自己仅仅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当学生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再为其答疑解惑。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的知识学习时,有一道题目的题干是:“有一个等比数列{an},其中前n项的和为Sn,现状已知S6+S12=4S18,则整个数列的公比q为多少?”在解答的时候,一大部分学生出现了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仅仅只将q≠1的情况考虑了进来,而没有考虑到q=1的情况。此时,教师无需直接为其解答,而是让其重新审题,寻找是否还有其他隐含条件存在。再经过观察和思考之后,学生们便能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进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生成性”课堂的时候,教师除了需要让学生们完成知识学习之外,还要让其积极展开思考,从而使得自身实践水平得到体适能。如此一来,其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陈晓娟.构建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几点方法[J].数学教学通讯,2016(24):32-33.
[2]吴秀民.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00151-00151.
[3]侯微.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特点及构建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7):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