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
【摘 要】多年来的一刀切模式的物理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物理渐行渐远,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是当下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促成了当今的分层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新课改提出了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反对一刀切,一律化,承认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坚决贯彻现代的教育理念: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就。本文就此探讨了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47-0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主要是在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基础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分层,并对各层次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从而既能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也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基本特点
1.有效性。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主观意识上都具有学好基础知识的意愿,但由于其学习能力与智力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产生了学习成绩高低之分。为此,教师在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法,既能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自身学习要求。尤其是引导学生端正学生态度,并优化与改进学习方法,使其在有效作用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特殊性。
初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创新教学方式,既具有其针对性,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施不同层次教学方案的前进下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完成最基本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拓展,这主要由学生自身学习要求,以及具体教学目标进行规划,通过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而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二、分层教学在实践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实施分层。
初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下,将学生划分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程度,使其在保护学生自尊心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让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并能够自我提升。而在实施分层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就应按照教学目标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对于初级程度来说,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而对于中级程度来说,则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具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达到高级程度时,则要求学生能够进一步拥有知识的拓展能力,既能发现与提出问题,同时还具有创新创造能力。为此,教师在保证同等进度的情况下,实施不同的标准要求与不同的教学方案,既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还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使学生的速率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重力》知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对初级程度的学生要求其在掌握重力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明确施力与受力过程,并了解与掌握重力方向垂直向下,重力系数9.8N/kg所具有的物理意义,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会运用G=mg进行简单计算;而对于中级程度的学生,则要求其能够通过实验总结概括出物体的重力因素与相互关系,并能够掌握相关的物体重力测量,以及运用重力公式进行复杂的计算与换算;对高级程度的学生则要求其能够判断出不同位置、不同质量的物体重力的不同因素,并能进行重力、密度与体积之间的复杂计算,还能掌握运用图像展示重力质量关系,以及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在统一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各自学习目标展开分层教学。针对高级程度的学生为其提供自主发挥的空间,由此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中级程度的学生则可以统一教学实施后,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内容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其完善知识体系,而对于初级程度的学生只要求其掌握基础知识,并适当降低难度要求。例如,教师在进行《电路的连接》一课知识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实施分组教学,并每组为其提供2个灯泡,1个电源,以及3个开关与几根导线,进而先让初级程度的学生进行操作,让他们连接出串联电路,并画出电路图,掌握串并联电路特点;再让中级程度的学生进行其它电路连接方式,并给出电路图,能够判断出简单电路可以进行的相关连接方式;最后,让高级程度的学生进行故障问题修复,并将其排除故障问题的思路进行讲述,通过实验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在知识拓展时可要求其进行节日彩灯的连接特点分析。
3.在课后作业布置中实施分层。
课后作业实施分层设计,主要是对各程度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而且各层次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展开进一步的能力提升,不仅初级程度学生可以努力进行中级程度的习题解答,还可以使其思维能力与学习要求有所提升。例如在进行《熔化与凝固》这一课课后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要求初级程度学生将课本中的有关于熔化与熔点、凝固与凝固点,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等概念进行熟练记忆,并能找出习题中的熔点与凝固点,回答出熔化时间与凝固时间;对中等程度学生则要求其能够用描点法进行图像的绘制,并分析各段物质状态与,以及其特殊点的温度与状态等;高级程度的学生则是在此基础上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如白炽灯为何会选取钨丝?水银温度计在漠北为什么不能使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不仅能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还能将因材施教策略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能力的前提下,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使其既能激发学优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究,还能鼓励学困生,使其能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要求,在教师给予科学指导下,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聂地声.浅探初中新课程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8(19).
[2]唐介平.初中物理测验的编制[J].宜宾师专学报,1992(02).
[3]张井美.新课程初中物理的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J].华夏教师,2018(10).
[4]饶启椿.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实证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10).
[5]王春光.初中物理課堂生活化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