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018-10-13 10:24吴广球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吴广球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图引导学生在扩充科学文化知识时增强人文意识。在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观念,增强道德感。因此,本文将以我国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初中阶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13-01

引言

在初中阶段,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同时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因此,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增强其道德感,引导其获得明辨是非能力的最佳时期。另外,良好的道德意识与对法治的熟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

一、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1.教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众所周知,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前的时间里,我国一直偏向于应试教育,教师们也往往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并不高效。因此,经过长时间应试教育氛围的熏陶,大量的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法接受新理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并不重视。

2.教师自身修养不高,照本宣科。

据调查显示,我国仍有部分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理念的了解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透彻的将其吸收,自身修养不高,于是这直接导致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滞后。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照本宣科,片面关注课程教学的进度,并未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贯彻到实处。

3.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单一,课堂枯燥乏味。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较为稚嫩,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且对枯燥乏味的事物缺乏兴趣,若教师长期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将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对学科学习失去兴趣。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部分教师一味使用文本教学的教学方式,课堂效率低下。除此之外,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道德内容的事物有着较强的理解,而对于法治相对陌生,并且法治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需要教师的充分讲解与耐心指导。但由上文的论述可知,部分教师自身修养不高,缺乏足够知识的水平为学生解答疑问。

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措施

1.教师应当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犹如在漫长黑夜里点燃的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的素养水平,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培养道德与法治意识,推动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为了达到以上论述的目的,教师应当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应当认真研习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总结其精髓,透彻认识其精神内涵与名词解释,丰富自身的学识,从而为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有关知识的讲解。二是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只有教师自身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了解透彻并亲自实践,学生才可渐渐认可教师讲授的道德观与法治知识,从而信任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法,获得全面的发展。总而言之,教师应当注重学识与人文素质的双重提升。

2.理论结合实际,在课外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道德与法治的抽象性与理论性,其内容教学是乏味的事项。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抛弃传统的文字教学方式,勇于创新,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教材内容的意义,最终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

笔者在担任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教师时,曾在课外开展了许多相关的活动项目,如观看法治频道纪录片、表演古代颂扬传统美德的故事、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执法场所。笔者认为,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此次活动的意义及目标,这可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如笔者在关于“做个守法公民——法不可违”一课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一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树立“法不可违”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要做个守法公民。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改革对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需要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将教材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共情能力培养的目标。如笔者在“关爱他人”一课的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关爱他人的故事,这不仅可加深学生的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可让学生通过讲述关爱他人的故事产生自豪感,从而形成一种激励作用,将“关爱他人”学以致用,形成正確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且繁杂的工程,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养,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同时,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刘雪莲.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20).

[2]郑士国.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

[3]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

猜你喜欢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