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华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创设真实教学情境,设定科学学习目标,回归课堂生活本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84-01
初中道德和法治课作为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培养的重要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可以说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知识、能力和态度,在如今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体希望,要求在现代的教学中在对知识的培养上提高学生的素养,然后在以高度的素养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才。在现在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课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在教育改革中进行解决,从而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的现状
1.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学理念不符。
在现在的学校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对于道德和法治课程的理解自然不强,学生自然难以学到太多东西,教学效果不强。同时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只是把教学当作是工作,并没有真正融入其中,反而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重复课本和教材上的知识,枯燥僵化,自身的不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也难以深入,最终只能够流于表面。
2.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中缺乏合适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展开,教学的方式也在改变,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中也是如此,但是改变仍然不足,教学中还是缺乏合适的教学方式和平台。即使教师教学有了一定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存在,影响着教学的发展,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中,更多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在不断的接受教师的教导,即使有了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也不是经常进行,难以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理念。
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即使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有关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还是在教师,只有教师努力提高自生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高超的专业素养为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把自身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之中,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2.加强对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视,设定科学的学习目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对于教学的重视必须加强,只有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在具體的教学中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在现在的教师教学中,主要还是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并没有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以重视,这就是没有设定合理的课堂目标。在教学课堂中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关键,目标就是方向,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在教学目标上面。例如,在学习《走向自立人生》时,教师就可以为这堂课设定一个目标,就是教导学生什么是自立,怎样做到自立。接下来就可以以此为中心,组织语言和课堂活动,找一篇有关自立的文章进行朗读,或者和学生进行组织活动教导他们什么是自立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使学生明白自立的含义,并且知道如何去自立,从而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对学生的素养进行了教育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和发展。
三、科学设定学习目标,明确素养培育方向
科学合理设定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目标的设定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而细致。比如教学八年级《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时,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本课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最终确定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形成对网络、网络交往以及使用网络语言的看法,了解网络的特点,初步感受网络的两面性。能力目标: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提升客观看待问题、辩证分析问题、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抵制网络不良诱惑的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辨别能力,在网络交往中保护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理性看待网络的意识,初步培养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评价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三维目标的设定,由表及里,形成了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体系,学生可以从身边或自己经历的事去理解教材知识,从而形成真正的技能与素养。
四、回归课堂生活本真,拓展素养培育途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回归课堂本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只有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是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情感升华、全面发展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观察、思考、参与、运用,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要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料,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也就随之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推动了道德和法治课程的顺利进行,实现了对学生素养的优化培养。
参考文献
[1]朱文余.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文化研究》,2016(11).
[2]刘映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
[3]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10):131-132.
[4]李文桥.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以社会责任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3):16-17.
[5]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66-68.
[6]徐翠凤.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7(22):29.
[7]朱文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53.
[8]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