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琴
摘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龄儿童至关重要。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仅仅是把“阅读很重要”等类似的观点挂在嘴边,对于能真正激发孩子阅读热情的事情也总是做得流于形式,难以持续;另一方面,孩子们的有声世界越来越多样。比起图书,孩子更愿意选择动画。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下,应该如何去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呢?本文将浅谈让孩子由“阅读”走上“悦读”之路的途径。
关键词:悦读;阅读兴趣;途径
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龄儿童至关重要。然而,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书本内容的教授上,仅仅是把“阅读很重要”等类似的观点挂在嘴边,对于能真正激发孩子阅读热情的事情也总是做得流于形式,难以持续;另一方面,孩子们的有声世界越来越多样,动画片中精致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动态的人物,让孩子们着迷。比起图书,孩子更愿意選择动画。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去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让孩子由“阅读”走上“悦读”之路的途径。
一、借助图画书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什么是图画书
图画书,指书中的“图画”为整本书的重要部分,在整本书中扮演鲜明、活泼的角色。图画书中的“图”和“文”一样重要,甚至比“文”更加重要。这样的书才能叫做图画书。而那些以文字为主,只是配有插图的读物是不能称之为“图画书”的。
(二)借助图画书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毋庸置疑,课堂教学中,教材一定是“主食”,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因为图画书的阅读荒废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学习。然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图画书这份“副食”,恰恰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应当注意,年级越高,图画书在阅读教学中占得比重应该越低,这也是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的观点。
图画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良伴。也有这样的说法:图画书是人生的第一本书。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对汉字的学习从日、月、水、火、山、石、田、土这些为数不多的象形文字开始,帮助孩子们建立图形和字之间的联系,从而识字。就我们人脑的构造而言,左脑主管形象思维,右脑负责逻辑思维,而图画书的阅读,恰到好处地兼顾图的形象和文字的逻辑,使两种思维在趣味中得到锻炼。
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个充满亲情的故事。讲述了小约瑟从小住在农庄里,和爷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爷爷为约瑟做的毯子,即使破了、旧了约翰也不舍得扔,因为约瑟相信爷爷总有办法。除了故事本身的文字叙述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环节让孩子们更有探索的欲望,指导学生读图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字。比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这样设计问题:
约瑟穿上了小背心来到教室,他背对着我们,我们仔细观察他的动作,你能猜出他脸上的神情是怎样的吗?
约翰不愿意把心爱的领带扔掉,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你们来说说,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小老鼠第一次见到这神奇的蓝色布料,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你们觉得小老鼠可以做些什么?
在孩子们不断地猜想和想象中,发展了语言,训练了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继续阅读的期待。这就使阅读的过程更加有趣,使孩子们产生自主阅读的内驱力,去主动探索更多的读物。
二、利用儿童诗引领孩子爱上阅读
(一)什么是童诗
童诗,顾名思义,就是适合儿童来读的诗歌。也就是说,童诗必须具备两个属性,即诗歌属性和儿童属性。而儿童属性是指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描绘孩子眼中的世界,抒发孩子内心的情感,并且用儿童的口吻富有情趣地展现诗歌。
(二)诵读儿童诗引领孩子爱上阅读
儿童诗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抒发孩子内心情感,想象丰富并且符合儿童的心理状态,用儿童的口吻表述,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诗还是富有魔力的。在诗中,所有平凡的事物有了感情,所有没有生命的东西被赋予了生命。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想象,和跳动的雨点对话,和善解人意的石头拥抱。读诗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心灵的释放,是情感的释放。顾城在儿童诗《毛虫和蛾子》中这样写到:
毛虫对蛾子说:
你的翅膀真漂亮。
蛾子微笑了,
是吗?
我的祖母是凤凰。
蛾子对毛虫说:
你的头发闪金光。
毛虫挺自然,
可能,
我的兄弟是太阳。
诗人用毛虫和蛾子的对话,为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诗中,我们感受到毛虫和蛾子的自信似乎有点过头,但同时也感受到它们的可爱。孩子们面对诗歌,一定有更多不同的想法,他们可以想象毛虫和蛾子还会说些什么,之后出现的会是自豪还是争辩。当然他们也可能由此想到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会谈论些什么,孩子产生更多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三)创作儿童诗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诗歌是精致、美妙的文字,它有着形象的语言,更有着跃动的节奏。它像会唱歌的文字一样吸引着孩子们。儿童是为了节奏和抒情的需要,总是有着相似的结构,或者以押韵的形式表现。我们恰恰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孩子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在我们学习《太阳》这篇儿童诗时,我便启发孩子们发现诗歌的特点,自己创作诗歌。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你一句我一句属于我们自己的《太阳》。
太阳
一(2)班
山村里,太阳是香喷喷的米饭诱惑出来的。
教室里,太阳是小朋友的笑声吸引出来的。
村庄里,太阳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长城上,太阳是人们的脚步踏出来的。
哦,可爱的世界,是太阳送给我们的。
可以看出,利用儿童诗的阅读让孩子喜欢上读书,无疑是便捷又有实效的途径。教师在讲述儿童诗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启发让诗的价值更充分地展现。
三、在讲述中感受阅读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孩子们更是如此。每当下课,一群孩子会围过来,给我将他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或者是让他觉得快乐伤心的经历,我便深刻地感受到孩子们讲述的欲望。阅读是读者的心思流淌,而讲述是最快乐的分享。我想,何不让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因为有着讲述表达的愿望而不断去阅读呢?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书海拾贝”的分享活动,让孩子把自己读过的有价值的故事或者书讲述给大家。一来,可以让大家知道同伴们都在关注什么,二来,让孩子们在讲述中分享知识和快乐,感受阅读的价值。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也给孩子们一些指导,提出一些要求,以使讲述的活动更有效地促进阅读。
(一)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
我们接触的故事,通常都会有完整的情节。故事是因为什么而开始的,中间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样的结局等等。那么我們在讲述的过程中,也要试着把故事讲完整,呈现完整的情节。比如说《苹果落地》,这个故事的篇幅不长,有着明确的起因——牛顿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熟透的明白掉落在他的身边;经过——他觉得很好奇,经过不断的思考、反复的研究;和结果——终于明白了苹果落地的秘密。故事讲述的过程中,细节的部分可以省略,也可以更加细致地描述,但是无论怎么添枝加叶或是缩减内容,故事的基本环节——起因、经过和结果不能缺少,这是基本的脉络。
那么对于篇幅比较长的文章,除了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进行组织外,还可以找寻故事其他的线索。比如《安娜的新大衣》,这个线索就是安娜新大衣的诞生过程,羊毛——毛线——布匹——大衣,记住了这个过程,故事的情节就基本完整了,讲述的层次感就显现出来了。
(二)讲出各自的不同
讲述绝不仅仅是背诵,而是内化自己熟悉的故事,尊重故事的本来面目,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讲述出的内容是经过消化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讲述似乎比背诵容易些,因为不需要逐字逐句、分毫不差,只需要说明白情节即可。然而,越是没有标准化答案的内容区分度就会愈加明显。所以,要积极地鼓励孩子们认真阅读,仔细观察,耐心体会,讲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讲述同一个故事,每个孩子因为经历和感悟不同,对各个环节的喜好程度也有差异,所以表达上会有不同,而这样的表达也是完全自由的。正式因为这些不同,让我们爱上讲述和阅读。
讲述本身是孩子们对所阅读内容的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所以,更要鼓励孩子们讲出自己所看到的风景,自己体会到的人物情感和感悟到的道理,这样,讲述成为一件乐事,阅读也就成为幸福的源泉。
在兴趣中阅读,减轻孩子们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使其把阅读当做一种享受,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我相信,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而阅读就是可以唤醒这种美好与神奇的动力。让阅读浸润孩子们,慢慢会发现,孩子已经从“阅读”,走上了“悦读”之路。
参考文献:
[1]林蕊.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引导.科技风[J],2012.
[2]余耀.由图画书爱上阅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