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七年级阅读教学

2018-10-13 12:11陈海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陈海洋

摘要:对于我国初中生而言,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语文学科中,语文阅读占据了整个学科的主导性地位,分值占比最高。一般而言,初中语文阅读不但可以非常高效地对初中生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显著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陶冶学生情操,帮助中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深入体验到中国历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悠久的文化历史,细细品味全球各地的民族特色与自然风光。拥有一个比较高的语文阅读方面的水平,对于中学生今后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助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62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师重要的目标之一,而阅读理解所占的分值,也是在整张语文试卷中分量比最大,难度系数较高的。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阅读题目改革之后,其分值再次增大。所以,本文主要从语文阅读学习的意义和怎样使阅读能力提升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

学生是发展中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且初中生还处在青春期这一非常关键的环节,活泼易动,不受管教是他们的写照。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上,是不能继续沿用旧时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模式,避免学生对阅读的知识产生枯燥无趣的情绪,继而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素质教育不断改良的今天,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其创新意识与能力,初中学生大多是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教师千万不要对孩子一棍子定格,扼杀他们的天马行空,使得思维格式化。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前准备包含两个主要的部分: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依据自己对于阅读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为中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课上对中学生的预习文章进行初步的指导。如果中学生具有语文阅读方面的学习目标,那么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就会有非常明确的方向,而不会进行非常盲目的、缺少目的的浏览。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一方面可以引导中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学生更深入地认知和分析阅读文章,切实品味到阅读文章中所蕴涵的美好情感,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价值观、人生观。除此之外,教师也不能够忽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可以在阅读课前让中学生自行查阅相关的阅读资料、总结阅读文章的段意、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详细的归纳,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文章,充分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意图以及写作的方式,帮助学生从文章作者的角度出发来体会作者在进行文章写作时的感受与心境,从而使学生学习阅读文章的时候,更深入、细致地体会阅读文章所蕴含的精神思想以及美感。

三、预习与复习

预习能让学生头脑清晰,目标明确,是在学习生涯中非常关键的步骤,但这个步骤较为乏淡虚无,并不是实质上的内容,所以家长和教师也无从检查,继而使得学生预习效率低下,甚至根本不去预習。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到预习的重要性,如果不去预习,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就会不明所以,也会丧失对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而复习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能够使其掌握得更加牢固,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对于第二天教师讲授新知识点的衔接也会更加便捷,促进学习的效率。

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根据新课标的阅读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师需要想方设法指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计划,有效地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图书资源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依然能够进行阅读。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可以适当以读写训练方式指导学生的阅读。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课外阅读能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还能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本摘录本,将遇到的优美文字段落摘录下来,并在旁边写下一些鉴赏之类的语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

五、对学生阅读学习给予适当的点拨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点拨、引导,这种指导和点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全面的理解文章、体味作者创作时的内心世界,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乐趣,提升对阅读文章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举例来说,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课程的时候,有必要多向学生提问,让中学生不断推敲作者使用一些优美的句子的用意以及思想来点拨学生。通过以上这些方式,中学生不但可以提升对文章以及句子的鉴赏能力,更能够通过分析文章的字里行间,从而对阅读作者的中心思想以及心境感同身受。

六、教师注重指导运用与创新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基于语文文本理解的多元性,学校倡导教师实施“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课堂中研讨、理解、把握文章的必要过程;合作研讨是课堂中教师将一些阅读中的难点、疑点让学生参与讨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学习过程;个性创新是学生阅读文章后,形成一种个性文本解读、自我理解的接受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将思考、感悟、理解等融入课堂学习中,对文本进行适当的圈点勾画,在文本旁边写上评价、欣赏之类的语句。教师需要将考试中阅读理解类的试题练习的答题规范步骤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掌握规范化的答题格式。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个性化阅读思考、课堂师生研讨、创新性的阅读理解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发挥好引领作用,将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过程在有序指导中逐渐养成合格的规范流程。

阅读能力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环节,还是学生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教师需要重视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第二初级中学 233200)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