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少美
摘要:数学是一门和我们生活、工作有紧密联系的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发现,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并呈现学习兴趣下降的趋势。鉴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求知欲。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投入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有所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54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桎梏,许多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教师的教学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相对减弱,创新能力与创造力得不到培养。应试教育下的数学教学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失去学习的激情与热情,没有办法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与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需要思考各种有效的途径,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学习行为是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体现,学好数学则必须有良好端正的学习态度。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传达这种数学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透彻理解各种公式定理的原理。比如扇形面积公式的教学,应该注重传授学生分割和近似的思想,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推导和解答问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会养成善于思考、踏实认真的学习习惯,同时能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更多自信心,而这样自然会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师应加强与中学生感情上的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这样学生就会“尊其师,信其道”。教师将情感注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的深切关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满腔热情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振奋,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另外,师生之间平等的互动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当教师的热情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后,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便会大大提升。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以发展学生数学能力为目的,为学生保留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创造和思维,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研究数学教学,让学生充当数学教学的真正主人,从而师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共同进步,大大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教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内容配合生动的语言,便会相得益彰。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断、定理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易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在教学几何中“两点之间为什么线段最短”时,借助图形问:有一只狗在点A,一块肉在点B,当狗看到肉时,怎样去吃?学生顿时情绪高涨,从而让学生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道理!另外:借助简单明了又朗朗上口的口决来揭示其本质,帮助记忆,也可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来学习,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義。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笔者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地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结论,笔者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学生又很轻松地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五、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较为直观,他们往往会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不仅让其感受自身所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又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当教师要讲解“正数和负数”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回忆一下:夏天温度与冬天温度的区别,此时学生会回答:夏天的温度很高,然而冬天的温度有时会到零摄氏度以下,教师借着这个机会引入本节的新课,那就是正数与负数,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既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兴趣常因从行为结果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得到巩固和加强。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和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手段对学习的激励功能,学生在课堂上听课、作业及课外活动中表现出各种积极向上的创造性精神,教师应及时予以肯定、激励。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取得成功时,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表扬”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所以在平时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把握。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第一中学 3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