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018-10-12 11:04刘建国
黑河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科学素养实验教学

刘建国

[摘要]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学阶段,科学素养既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依托物理实验教学,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素养;实践研究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物理知识中,有许多概念、规律都建立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所以,在“做中学”对于初中生学习物理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从物理实验教学的角度,针对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开展了一些实践研究,期望能给同行们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一、關键性概念解释

1.实验教学的含义

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一些仪器、设备,采用科学方法,并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各因素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从而发现和验证科学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科学素养的含义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

二、依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依据

1.初中物理学科知识是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涉及到大量的科学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重视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好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具备形成科学素养的基础,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形成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实验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验开始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科学地思考,以此来锻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良好科学品质。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保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改新模式。这种课改新模式,不仅能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培养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依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

1.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演示实验一般是指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再引出一些物理概念,得出一些物理规律。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彩的演示,往往能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留给学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如在演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中,教师先用黄油把两个半球密封好,然后抽出球内空气,请力气小一点的同学上来拉,没拉开。这时下面的同学个个摩拳擦掌,都想上来试一试,教师则顺其自然,让同学们推荐一个力气最大的同学上来拉,还是没拉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还是力气太小了?于是教师干脆请两位“大力士”上来对拉,仍然拉不开。这到底是什么力量把两个半球压的这么紧呢?此时此刻,教师把阀门打开,让空气进入球内,然后轻轻一拉,两个半球就分开了。看见半球被拉开了,学生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实践证明,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直观、最有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步提高。

2.提高随堂实验的参与性

随堂实验,一般指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一些材料易取、实验过程较为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参与设计、制作和实验探究,积极主动寻找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两个乒乓球、一只茶杯、一支牛奶吸管、两张白纸、两只小纸船等。课堂上教师先把一个乒乓球放进茶杯内,然后请一位学生平对着茶杯口吹气,乒乓球会从茶杯中跳出来,以此提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就在全班学生百思不解的时候,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利用身边带来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即引导学生利用牛奶吸管对着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用嘴对着两张白纸中间吹气,在水盆内对着两艘纸船中间冲水……动手实验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水和空气都是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学生听完分析之后恍然大悟。

教学实践表明,利用随堂实验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3.充分发挥分组实验的合作性

探究性分组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由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归纳得出问题的答案。探究性分组实验的过程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教师只起到引导、督促和组织的作用。如在探究“电流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何引导学生猜想电流可能与电压和电阻有关系,引入过程既不能浪费太多时间,又要直奔主题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下一番功夫。如教师可先连接一个最简单的电路,然后向学生提问:要让小灯泡变亮一些,即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大一些,应该怎么做?要让小灯泡变暗一些,即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小一些,又该怎么做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学生很容易说出再增加一节干电池灯泡会变亮一些,如果再串联一个电阻灯泡会变暗一些。这样一来,要引导学生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有关”就变得非常简单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共同讨论实验探究的方案,并请有代表性的两组各派出一名组员汇报实验探究方案,从中选择一种最合理的方案共同探究。

探究性教学实践表明,充分利用好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密切配合、互帮互助,培养团队精神,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4.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的直观性

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复习《简单的运动》这一节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速度变化的v-t图像题。针对这一类比较抽象又可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试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运动与时间变化的动画,引导学生在视觉刺激下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对枯燥内容的学习兴趣,进而弥补学生在感知上的欠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不应局限于课堂,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课外探究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拓展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学习完“声音”的知识后,布置学生课后制作一个“土电话”;学习完“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后,布置学生课后制作一个“小孔成像仪”和“日晷仪”;学习完“浮力”的知识后,布置学生课后自制一个“密度计”“孔明灯”等。

总而言之,教师要结合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努力提高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宁.物理教学培养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5).

[2]梁颖.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素质教育学周刊,2016,(9).

[3]李云刚.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4).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科学素养实验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