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礼仪教育的有效结合

2018-10-12 11:04谢辉
黑河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幼儿发展礼仪教育有效结合

谢辉

[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礼仪是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弟子规》作为国学,将儒家的传统文化思想和精髓呈现得淋漓尽致,是幼儿的生活规范,对礼仪教育具有较大的借鉴的意义。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发展;弟子规;礼仪教育;有效结合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曾有教育家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学习知识和智力开发,而是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书达礼的人。中国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弟子规》承载了儒家礼仪教育的精华,对礼仪进行了细致的规范。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和溺爱,有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一些幼儿常常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合作的意识,不懂得尊重、关心和体谅他人,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也有一些幼儿因为不擅交际而孤独无伴,从而形成了任性、内向等不良性格。如何将《弟子规》与礼仪教育有效结合,让礼仪教育走进幼儿的一日生活,并促进幼儿发展呢?

一、《弟子规》内容的阐述

孔子的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全文为三字押韵的书写形式,详细地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家庭禮仪教育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主要是讲对待父母的礼仪规范。父母的呼唤要立即回应,父母的命令要立即执行;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听从,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受。做到“孝悌”即要求两点:一是态度上的恭敬,二是行动上的到位。

2.个人礼仪教育

修身养性是每个人必要的修为,个人礼仪是个人谈吐、举止、服饰等外在的礼仪。在《弟子规》中详细地规定了个人言谈举止的礼仪规范:(1)语言方面的要求。说话吐字要清晰、缓慢,不能太急、含糊不清。(2)仪表方面。服饰整洁、稳重端庄为宜。(3)仪态方面。过分饮酒会失了分寸,身体受损,这是不可取的。

3.社交礼仪教育

“乐修内,礼修外。”除了对自身礼仪的规范,在处世方面也要有社交礼仪的要求。要求待人要尊重、信任,语言要规范,举止要得体,对别人的帮助要永记于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他人感到温暖,做到仁爱他人。

4.求学礼仪教育

《弟子规》中的求学礼仪要求主要分三方面:力行与学文不可分割,读书的方法和读书习惯的养成。在求学礼仪教育中,侧重于学习活动应该必须遵循的准则,如阅读、倾听、坐姿等方面的规范,引导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坐、立、行如何保持正确的姿态,养成良好的倾听、说话、书写的习惯。

二、礼仪教育对幼儿产生的意义及影响

1.促进幼儿独立性和自信心

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人,一定有良好的修养。这样的人常常会被人尊重,受大家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所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2.利于幼儿专注力和秩序感的培养

如果每个孩子都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有礼貌的征求别人意见,那么,当幼儿知道别人想介入到他的领域时会很有礼貌地同意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当孩子专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必然的。

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和老师或是同伴倾诉和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确的心理状况,这种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为幼儿礼仪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幼儿时期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果注意从小培养幼儿的礼仪,那么,他们将会终身受益。如果一旦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的礼仪教育,长大后就很难改正。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如今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孤僻、任性,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甚至霸道、专横、唯我独尊,不如意时对长者甚至能拳打脚踢,如果不加以制止,后果可想而知。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好的环境能够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教师可以在幼儿的礼仪教育中利用《弟子规》为礼仪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比如,在室内张贴《弟子规》中与文明游戏有关的礼仪儿歌,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儿歌中学会礼貌待人,还可以在盥洗室的镜子上、墙壁上以及走廊楼梯间的墙壁上张贴上“便溺回,辙净手”“冠必正,钮必结”等标识,利用《弟子规》适合幼儿的相关内容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室内环境。

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可以将《弟子规》中蕴含的文明礼仪观念渗透其中,将《弟子规》相关内容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为幼儿的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比如,在班级里的主要场地悬挂相关挂图、言训等内容。

四、利用《弟子规》活动,渗透礼仪教育

1.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

利用晨间或离园前等时间适当开展诵读活动,让幼儿在熟记中感受和理解,并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同时,可以讲一些相关故事,如《孔融让梨》,与《弟子规》有机结合,突出感恩、诚信教育,引导幼儿分辨是非与善恶。

2.开展游戏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来深受幼儿喜欢,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所以,我们可以抓住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将《弟子规》与游戏的活动内容进行巧妙结合,让幼儿边玩边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在小熊请客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就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拜访他人要先敲门、见到朋友时要问好等。与此同时,没有参演的幼儿可以根据表演说一说幼儿说的话或动作、行为出自《弟子规》的哪一句,这样可以使幼儿都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学习到正确的礼仪知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3.开展实践活动

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采取直接讲述或告知什么是“礼仪”,不利于幼儿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将“礼仪”这一概念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幼儿感受和理解“礼仪”的真正含义。比如:在“待人接物”的礼仪中,可以利用情景剧的形式,由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客人和主人的角色,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习“待人接物”的文明礼仪。活动后,教师与家长一起监督幼儿是否学会,并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从而使幼儿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培养礼仪从家长做起

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的,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从家长做起,树立典范,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

父母应律己、尊重他人。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互谅互让,互相尊重,晚辈要尊敬长辈,吃饭要请长辈先就座,要给长辈盛饭,拿碗筷;晚辈上学、放学,外出及回家都应该向长辈打招呼、问好;亲友来访要热情接待,亲友告辞时应起身相送。家长应经常把孩子带入社会大课堂,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家长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当孩子出现礼仪礼貌不当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错在何处。同时,还要监督孩子改正,教会他怎样做是正确的。 同时,还应开展《弟子规》亲子共读活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礼仪教育活动。此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幼儿礼仪教育而言,能够有效地促进家庭共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内在情感和外在行为的一致性,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

播下礼仪的种子,收获“博爱”的果实。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多方法、多渠道的,应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双方面共同花时间去强化,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吳征远.《弟子规》与美丽心灵的培育[J].山西青年,2013,(10).

[3]周万沁.生命的出口——浅谈《弟子规》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德育引导作用[J].小作家选刊,2015,(25).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幼儿发展礼仪教育有效结合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