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治田,李华瑞,刘 峰,孟晓敏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鼻衄即鼻出血,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病。老年人处于特殊的生理周期中,受到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及血管硬化等因素影响,使得鼻衄的发病率较高,出血位置多在鼻腔的中后段[1]。鼻衄的临床治疗以先止血再辨证治疗为原则,特别是老年人群止血后才能进一步对发病原因等进行对症支持治疗[2]。笔者观察了自拟中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鼻衄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诊治的150例老年鼻衄患者,均符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关于鼻衄的诊断标准[3],患者皆因热伤血脉或气不摄血而致鼻出血症状。排除严重肝肾疾病者,凝血功能异常者,恶性肿瘤患者,对本次实验所用药物过敏者及其他影响本次实验结果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56~80(68.16±10.33)岁;鼻出血位于鼻中隔喉部38例,鼻咽部14例,中鼻道12例,下鼻道9例,鼻咽静脉丛2例;单侧出血65例,双侧出血10例。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56~80(68.16±10.33)岁;鼻出血位于鼻中隔喉部36例,鼻咽部15例,中鼻道11例,下鼻道8例,鼻咽静脉丛5例;单侧出血64例,双侧出血1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鼻出血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述患者入组前由本人或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病例符合实验要求。
1.2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鼻内镜电凝手术方法治疗:患者取平卧体位,头部垫高,应用鼻内镜确定出血位置,采用双极电凝器对出血点实施电凝止血治疗。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术后用海绵填塞鼻腔,术后48 h观察是否再出血,无出血取出海绵,对患者的原发病给予积极对症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联合口服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组方:炙甘草5 g、蒲黄10 g、白芷10 g、白茅根25 g、大蓟25 g、麦冬18 g、黄芪15 g、蒲公英12 g、牛膝12 g、麦冬20 g、牡丹皮20 g,1剂/d,水煎分早晚2次服,共治疗30 d。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情况,评估2组术后30 d临床治疗效果,统计2组复发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的相关标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痊愈:治疗后无鼻衄发生,鼻腔中出血位置溃疡、糜烂消失;有效:治疗后鼻衄次数减少,单次出血量减少, 鼻腔中出血位置溃疡、糜烂好转;无效:治疗后鼻衄次数无变化,单次出血量无变化或增多, 鼻腔中出血位置溃疡、糜烂无变化。痊愈+有效计为总有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治疗前后血液相关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Fib水平及TT、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液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nAPTT/s治疗前治疗后PT/s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7529.05±1.8921.41±1.09①②15.62±0.4611.44±0.31①②对照组7529.13±1.7828.32±1.3115.48±0.4214.89±0.39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鼻衄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2个月复发4例(5.63%),对照组复发13例(24.53%),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鼻出血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病症,出血位置通常在鼻中隔的前下部区域或下鼻道后部;上述两个多发区域均密布黏膜下血管吻合网,受到外界刺激或自身血压等影响,易导致出血[5]。老年鼻衄患者出血位置多出现在鼻后部,出血时血液向前鼻孔与后咽部流淌,出现吐血现象,单侧出血者远多于双侧出血者。老年鼻衄患者发病多由于基础疾病及自身血管日益硬化造成,发病多呈现间歇性、反复性,重症者可诱发失血性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事件发生,故对于该病的治疗,应首先快速确定出血位置,必要时采用影像学等技术,尽早发现鼻腔内出血点[6]。
目前临床上治疗鼻部出血的方法较多,填塞海绵压迫止血法较常见,但对于鼻腔中特殊位置,如顶部、中鼻道及下鼻道的填塞往往不到位,无法针对性压迫止血;另老年鼻衄患者自身免疫及凝血功能不及正常人群,填塞海绵止血可能无法完全止血,且可能对鼻腔黏膜造成损伤。随着内镜技术及设备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鼻内镜用于鼻衄的出血越来越多,鼻内镜下可快速准确找到出血点位置,直视下操作,止血快速准确且无鼻黏膜损伤[7]。但西医治疗鼻衄多单纯以止血方法来控制病情,虽可在短时间起到止血效果,但复发率较高。鼻衄的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均会造成影响,特别是老年人群的凝血功能较差,止血不及时甚至会造成大量失血引发休克、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8]。
鼻衄属祖国传统医学“血证”范畴,致病因素主要为热毒上蒸、迫血妄行,或虚火上炎,或气血亏虚,气不摄血,血液上行于清道,而成衄血[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热量等食物大量摄入,烟酒、辛辣刺激食物等均可引起体内热毒集聚、胃火上袭导致鼻腔出血[10];另老年人群机体凝血功能及血管弹性均出现减退现象,多数老年人患有“三高”疾病,社会压力及家庭矛盾亦常引起情绪激动,肝火气盛,气血上袭,导致鼻衄现象频发[11]。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鼻衄的辨证治疗主要应从止血固精、辨因澄源、阴阳调和3个方面开展[12]。针对老年鼻衄患者,治宜凉血止血、清肺养阴[13]。本研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方中大蓟、白茅根为君药,具凉血止血、疏风清热之功;黄芩、麦冬凉血活络,清肺泻火;牡丹皮、生地黄清肺降火,养阴清肺;牛膝引药下行;蒲黄散瘀止血,调阴补阳;白芷、蒲公英镇痛解毒,清热降火;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凉血止血、清肺养阴、疏风解热、清肝降火之功效。且白茅根、大蓟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黄芩、麦冬可改善人体的凝血功能,缩短TT、APTT和PT[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Fib水平及TT、APTT、P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鼻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鼻内镜下电凝联合自拟中药治疗老年鼻衄疗效确切,解决了西医仅治标、易复发的难点,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标本兼治,可以有效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值得临床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