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藤化瘀汤灌肠配合频谱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2018-10-12 11:08李晓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9期
关键词:红藤性疾病后遗症

李晓平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现在通用的规范名称,实为原来俗称的“慢性盆腔炎”,是因盆腔炎性疾病(PID)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正确治疗迁延而来,临床以慢性下腹疼痛、腰骶酸痛、下坠感、阴道分泌物量多、色黄、或伴出血,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增厚压痛,B超示盆腔积液或包块等为主要症状的妇科常见疾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1-2]。对于该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如西药抗生素输液、口服,中药复方、单方、验方等口服、灌肠、热敷、理疗,口服药结合理疗等[3],虽然方法多但疗效却差异很大。考虑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时间长,口服中药患者依从性差,因而笔者使用自拟中药红藤化瘀汤灌肠结合频谱仪理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56例,均符合《妇产科学》[1]及《中医妇科学》[2]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20~50岁的女性患者;②经临床诊断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西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诊断标准者;②因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腹疼痛或合并有其他引起腹痛的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静脉瘀血症、盆腔结核等出现相类似的症状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其他心、肝、肾、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⑤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将患者分为3组:治疗Ⅰ组60例,年龄24~47岁;病程1~7年;合并盆腔包块8例,盆腔积液43例。治疗Ⅱ组50例,年龄23~46岁;病程0.5~7.5年;合并盆腔包块7例,盆腔积液35例。对照组46例,年龄25~48岁;病程1~6.5年;合并盆腔包块6例,盆腔积液34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Ⅰ组 给予自拟中药红藤化瘀汤联合频谱治疗。红藤化瘀汤方药组成:红藤30 g、黄柏10 g、蒲公英30 g、丹皮参各15 g、当归15 g、制乳没各6 g、制香附15 g、路路通15 g、莪术10 g、薏仁15 g、桂枝6 g,上药浓煎150 mL保留灌肠,每晚1次;直肠特别敏感者可在初始几日在灌肠药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5 mL,以降低直肠的敏感性,延迟排便,尽量能保持至次日晨排便。疗程15 d。频谱治疗是将频谱治疗仪(周林频谱仪WS-301型或WS-311型)的治疗头置于下腹部上方,距离身体约10 cm,开启后频率选择50~60 Hz,定时30 min,每日2次,疗程为15 d。

1.2.2治疗Ⅱ组 在治疗Ⅰ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51)0.2 g口服,每日2次,疗程为15 d。

1.2.3对照组 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联合频谱治疗。剂量、方法同上。

1.3观察指标 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超声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①下腹疼痛、腰腹下坠、腰骶酸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等的变化情况;②妇科检查子宫及双侧附件的压痛、增粗、结节或扪及包块等体征的改善情况;③B超检查盆腔积液或盆腔包块的吸收或消散情况;④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等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腹痛腰酸等全身自觉症状及体征消除,妇科检查盆腔内子宫附件无压痛,盆腔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盆腔积液和包块消除);显效:腹痛腰酸等全身自觉症状消除及体征基本消除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无压痛或压痛明显减轻,B超示盆腔积液明显减少,或包块明显缩小达1/2以上;有效:腹痛腰酸等自觉症状有所好转,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压痛或增厚有所减轻,B超示盆腔积液减少但不明显,或包块缩小但未达1/2以上;无效:腹痛腰酸等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妇科检查子宫附件仍有压痛或增厚,B超示盆腔积液减少不明显,包块未缩小。愈显包括痊愈和显效病例;总有效包括痊愈、显效、有效病例。

2 结 果

2.13组疗效比较 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3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组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均较对照组改善(P均<0.05),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1 3组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3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祖国医学以往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没有专门论述,其内容散见于“腹痛”“癥瘕”“带下”等疾病中,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中医妇科学》教材直接采用了与西医通用的“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名,并对该病症辨证论治,这是对祖国医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临床辨证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一病,多由急性盆腔炎性疾病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成,也有患者系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治疗而成。该病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包括各种外源性和内源性,或外源性与内源性混合感染。其中医病机多为经期产后体虚加之摄生不当,外感六淫之邪乘虚而入;或素体湿盛,湿郁化热;侵入胞宫脉络,致气血凝滞而发为本病;或忧郁忿怒,情志不畅,气机紊乱,气血凝滞,阻滞胞宫脉络致本病。总结其病机特点是湿热瘀阻,胞脉气血失和,因夹湿为病,故而迁延难愈[5]。

笔者结合三十年的临床经验,针对其湿热瘀阻、胞脉气血失和的病机特点,治疗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为大法,自拟红藤化瘀方对本病进行治疗,方中红藤、黄柏、蒲公英、丹皮、薏仁等清热利湿;丹参、当归、制乳没、制香附、路路通、莪术等行气活血、祛湿通络,桂枝温通经脉,使湿瘀之邪不能留滞;全方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寒温适当,切中病机。且因为本病是慢性病,病程多长,迁延难愈,口服中药患者依从性差,选用浓煎后小剂量灌肠给药的方法,一方面患者易于接受和坚持治疗;另一方面,药物直接置于病所,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起效更快。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藤、丹皮、蒲公英、黄柏、莪术、当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许多菌种具极敏感或高敏感的抗菌或抑菌作用;当归、丹参还具有增加血流、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增生的纤维母细胞生长等作用[6],从而减轻炎症引起的盆腔粘连;莪术及其提取物有抗病毒、抗炎镇痛等作用[7];乳香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没药具有止痛、活血、抗真菌、消炎等作用[7]。物理治疗仪器具有热疗、脉冲、局部用药等作用,可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缓解炎症[8]。频谱仪能模仿人体频谱,直接深入到组织深处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整内分泌系统。采用频谱仪对下腹部盆腔部位每日2次进行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镇痛作用,尤其是与灌肠同时使用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反映机体炎性应激程度及机体微循环状态,当慢性炎症持续或进展时,机体微循环状态受到影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血液呈浓、黏、凝、滞状态,这种状态正与中医“血瘀”“血滞”及“瘀而不通”“滞而不行”等理论相吻合[9]。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红藤化瘀汤灌肠同时局部频谱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态、控制炎症,从而对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即慢性盆腔炎口服抗生素对提高疗效无明显作用,考虑到其不良反应因素,建议在盆腔炎性疾病无急性发作时尽量不使用抗生素。

本治疗方法中“灌肠”“频谱仪”都是采用外治方法,比起打针、输液、吃中药来患者易接受,更能坚持,依从性好,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许多患者在1个疗程结束后感觉效果很好,主动要求维持1个疗程巩固预后。

猜你喜欢
红藤性疾病后遗症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春天的“后遗症”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对肺癌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鞋尖朝外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