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三化学学科是中考的科目之一,对学生的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初三化学复习课值得教师和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目标上重视,而且要创新教学方法。“问题链”就是初三化学复习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值得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本文从“问题链”对教学的实践意义入手,探讨可能应用的教学案例,希望抛砖引玉,吸引业内人士一同探索,找出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良方。
关键词:初三化学;复习课;“问题链”
作者简介:李旻霞,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教师。(江苏 南通 2263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8-0103-02
一、初中化學复习课的现状
复习课在任何学科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初三化学也不例外。复习课相对新课较为自由,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思维发挥的空间都比较大。而且由于复习课不像新课可以以教材为模板有现成的知识点,而是需要教师自身挖掘知识点,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因此,“问题链”的教学手段因其自身的优势应运而生。
首先,复习课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现阶段的复习课往往是作为正课的附属品存在的,独立性并不是很强。这也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对于复习课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复习课的作用;其次,复习课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不够多样化。多数的时间都是由教师主讲,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知识体系无法建立。
二、“问题链”教学的内涵和在复习课教学中的意义
“问题链”,顾名思义,是一种问题系统,由一组或者多种问题组成。“问题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已学知识,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答疑,从而围绕这个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沿着“问题”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问题链”绝不等同于教师和学生之间针对具体问题的简单互动,而必须营造专门的问题情境,从不同角度切入,进行多元、多层次的探索、学习。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拓展进行启发。
三、“问题链”教学方式的实例探究
我们以不同教学案例来研究不同教学实例中所用到的“问题链”教学方式。
1. 导入式“问题链”。化学学科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从学生熟悉的方面入手提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学到氧气的物理性质时,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这个概念相对重要,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生活中什么现象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短暂地思考之后,学生可以回答,也可以等老师的答案。老师可以说,如果氧气易溶于水,那么人就没法活;如果氧气难溶于水,鱼就没法活。这种讲课方式不但幽默,而且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那么老师就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实验室中制氧气用到了什么物质?同学们还能回忆起来吗?这就是一个典型运用导入式“问题链”的例子。
2. 深入式“问题链”。深入式“问题链”着重强调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思考的过程,问题的设置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知识的表层,还应该进一步深入。举例来说,学生学习到溶解现象时,教师可从溶液的概念入手,逐步增加问题的广度。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和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再举生活中的例子,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溶液?学生很自然会想到打点滴时候的生理盐水。接下来老师可以提问,溶液一定都是无色的吗?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自然会说不是,而且会列举高锰酸钾溶液、硫酸铜溶液等有色溶液来证明。老师可以继续问,那么溶质溶解之后温度如何变化呢?升高、不变还是降低?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就完成了将溶液相关知识点穿线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对过往的知识有更明确的认识。
3. 对比式“问题链”。教师可以将类似的化学反应现象互相对比,让学生集中记忆。举例来说同样是燃烧现象,铁丝和镁条的燃烧就大不相同,由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镁的反应比铁剧烈好多。让学生记忆燃烧现象,将问题进行对比,效果会事半功倍。
4. 探究式“问题链”。化学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材表面,而是应该在教材基础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出一定程度的发散,让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探究式“问题链”的设计原则正在于此,这种“问题链”的设置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也是提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问学生氯气是否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氯气能和水发生反应吗?②你能预测和假设的现象是什么样的?③根据你所预测的,现在手边有氯气、镁条、硝酸银溶液、试管、胶头滴管等实验用品,你能设计出相关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④对实验方案你有什么能改进的地方吗?⑤最终的结论如何?
当然,对这种不熟悉的题目,学生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循循善诱,激发兴趣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问题,他们会主动查阅资料,独立钻研,最终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5. 迁移式“问题链”。“问题链”的设计应该同样注重问题的可迁移性,让学生可以顺着一个问题引出一长串可探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不仅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而且还能让学生养成自己整理知识点的习惯。
例如,在“探究碳的还原性问题”上,教师提出问题,碳如果燃烧得充分,就会生成CO2;若是不充分,就会生成CO。那如果碳和氧化铜反应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结果又会是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便可以提出设想:①有可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②生成铜和一氧化碳;③两者根本不会反应。反应一旦发生,就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例如,如何证明生成的固体是铜,气体是CO2还是CO?实验中有哪些细节是应该注意的。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问题链”必须将迁移问题引入其中,让学生可以思考更多问题。这个“问题链”的实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看到,学生在回答“问题链”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巨大锻炼,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6. 总结式“问题链”。“问题链”的另一个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串联学过的知识点,因此总结式问题可以在单元复习时设置,让学生可以有效回忆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传统教学活动中,一旦涉及复习课,往往都是教师的独角戏,以陈述课堂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都不高,听多了甚至会觉得厌烦。这样,总结式“问题链”就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例如,复习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也可以提问,常见的酸和碱都有哪些?酸碱反应会生成什么?实验室里用什么来检验酸碱物质?酸碱各自的pH值是怎样的?各自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这样学生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复习了学过的知识。
综上所述,“问题链”教学方法可以弥补传统复习课的劣势,值得教师重视,还应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化学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香.“问题链”教学在初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与思考[J].黑河教育,2016,(2):55-56.
[2] 吕亚云.串珠式问题课堂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以初三化学专题复习为例[J].新课程(下旬),2017,(1):396-399.
[3] 黄玲.初三化学复习课中“问题链”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3):12.
[4] 吕崧.初三化学复习课中“问题链”教学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学,2014,(9):37-40.
[5] 张建辉.浅谈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研究[J].读与写,2017,(23):150-157.
责任编辑 张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