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国 刘红 熊晚珍 刘之杨 钟儒刚
摘要:湖北省武陵山片区位于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从专利区域分布、年度获得专利量变化、最近5年万人获专利量、专利主要涉及的农业产业、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组成等方面,研究了该区域11县市涉农专利保护现状,分析了其涉农专利保护与相关的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并从涉农专利与农业科技创新等角度,探讨该连片特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智力精准扶贫策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智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涉农专利;农业知识产权;农业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6-0120-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6.02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Intellectu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 of Hubei Province: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Patent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N Zhi-guo1,LIU Hong2,XIONG Wan-zhen1,LIU Zhi-yang1,ZHONG Ru-gang1
(1.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 on Southern Hubei Province,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ning 437100,Hubei,China;
2.College of Arts,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Enshi 445000,Hubei,China)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iority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destitute areas, are the three important new problems in the “three rural” work and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the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has studied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e-related patent protection in 11 counties and cities in the region,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atent protection and relate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gricultural patent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 of intellectu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Key words: intellectu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gricultural patent;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鄉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是新时代中国“三农”工作与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以及实现路径[2]。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基本原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实现路径: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立了“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思路,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从过去的重点县域转移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简称片区),明确将武陵山等连片特困地区确定为中国十年(2016—2020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3-5]。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陵山片区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思想[6,7]。在精准扶贫思想指引下,中国农村扶贫从过去的粗放扶贫转变到精准扶贫。
缺乏自生能力是连片特困区区域性贫困的根源。自生能力,是一个处于开放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具有正常管理水平的经营主体,无需依靠政府或外部补助就可以预期获得一个社会可接受的正常的利润水平的能力。显然,依靠政府或外部补助下简单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不能解决区域性贫困根源的,只有从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智力资源(包括知识、科技、信息、创意、管理、脑力以及人力资本等要素)开发利用与知识经济发展等的角度,开展智力精准扶贫,授人以渔,提升连片特困区竞争力与自生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陷阱”和“梅佐乔诺陷阱”。因此,智力精准扶贫,就是基于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精准扶贫,既是着力于提高贫困者(贫困地区、或贫困企业、贫困户)自生能力与竞争力的、发展知识经济与摆脱“贫困陷阱”和“梅佐乔诺陷阱”的、授人以渔的农村扶贫,也是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经济路径。
知识产权战略,是中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8,9]。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农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2010年6月11日,农业部颁发了《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0—2020年)》。2013年1月14日,农业部、科学技术部、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涉农专利是农业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或单位的技术竞争力,涉农专利拥有量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呈现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增长迅速、国内申请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国内授权职务发明比重逐年提高等3方面特点[10]。中国授权1万件发明专利用时6年(1991年),从授权1万件到授权10万件发明专利用时12年(2003年),而从授权10万件到授权100万件发明专利仅用9年时间(2012年)。2011年底,中国已拥有国内发明专利35.1万件,首次超过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拥有量。
基于上述情形,本研究以湖北省武陵山片区为例,从涉农专利与农业科技创新角度,研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智力精准扶贫策略与乡村振兴战略。
1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获得国家专利的区域分布
自1985年开始申请国家专利,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武陵山片区共获得国家专利6 152件,其中,发明专利2 369件,占38.51%;实用新型专利2 401件,占39.03%;外观设计专利1 382件,占22.46%(表1)。
恩施州8县(市)共获得国家专利3 755件,占湖北省武陵山片区的61.04%,其中,发明1 499件,占24.37%;实用新型1 387件,占22.55%;外观设计869件,占14.13%。宜昌市3县共获得国家专利2 397件,占湖北省武陵山片区的38.96%,其中,发明870件,占14.14%;实用新型1 014件,占16.48%;外观设计513件,占8.34%。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11个县(市)中,恩施市获得国家专利最多,共有1 530件,占湖北省武陵山片区的24.87%,其中,发明817件,占13.28%;实用新型544件,占8.84%;外观设计169件,占2.75%。鹤峰县获得国家专利最少,仅有132件,占湖北省武陵山片区的2.15%,其中,发明49件,占0.80%;实用新型63件,占1.02%;外观设计20件,占0.33%。依据1985—2017年获得专利量,11个县(市)科技创新能力排名依次为恩施市、秭归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利川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巴东县、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
1985—2017年,湖北省武陵山片區共获得涉农国家专利2 163件,占所获得国家专利总数的6 152件的35.16%(表2)。该区域涉农发明专利1 199件,占涉农的55.43%;涉农实用新型专利528件,占涉农的24.41%;涉农外观设计专利436件,占涉农的20.16%。
恩施州8县(市)共获得涉农国家专利1 498件,占湖北省武陵山片区涉农国家专利的69.26%,其中,涉农发明962件,占44.48%;涉农实用新型300件,占13.87%;涉农外观设计236件,占10.91%。宜昌市3县共获得涉农国家专利665件,占涉农湖北省武陵山片区的30.74%,其中,涉农发明237件,占10.96%;涉农实用新型228件,占10.54%;涉农外观设计200件,占9.25%。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11个县(市)中,恩施市获得涉农国家专利最多,共有829件,占湖北省武陵山片区涉农国家专利的38.33%,其中,涉农发明589件,占27.23%;涉农实用新型146件,占6.75%;涉农外观设计94件,占4.35%。宣恩县获得涉农国家专利最少,仅有50件,占湖北省武陵山片区涉农的2.31%,其中,发明32件,占1.48%;实用新型15件,占0.69%;外观设计3件,占0.14%。
依据1985—2017年获得涉农专利量,这11个县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排名依次为恩施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利川市、秭归县、巴东县、来凤县、建始县、鹤峰县、咸丰县、宣恩县。
2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最近5年万人获专利量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是国际通用指标,为指每万人拥有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产出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综合指标。基于该指标,本研究用最近5年万人获专利量来评价湖北省武陵山片区人均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鉴于该区域没有县域人口特别异动,人口数依据《2014年湖北统计年鉴》2013年底常住人口数。
如表3所示,湖北省武陵山片区最近5年万人获得国家专利10.42件、涉农国家专利3.85件。其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近5年万人获专利量较低,平均每万人获得国家专利8.24件、涉农国家专利3.60件;宜昌武陵山片区最近5年万人获专利量相对较高,平均每万人获得国家专利18.16件、涉农国家专利4.72件。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11个县(市)中,2013—2017年秭归县万人获专利量较高,最近5年万人获得专利量26.64件,而鹤峰县万人获专利量较低,最近5年万人获得专利量3.53件。这些县域人均科技创新排名依次为秭归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恩施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宣恩县、咸丰县、巴东县、利川市、建始县、来凤县、鹤峰县。
涉农国家专利方面,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最近5年万人获专利量较高,为9.28件,而建始县最近5年万人获专利量较低,为1.11件。县域人均农业科技创新排名依次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恩施市、秭归县、巴东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来凤县、利川市、鹤峰县、咸丰县、宣恩县、建始县。
3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专利主要涉及的农业产业
巴东县主要涉及蔬菜、茶叶、中药材、粮食、畜牧等产业;恩施市主要涉及中药材、烟草、蔬菜、畜牧、茶叶、粮食、富硒等产业;鹤峰县主要涉及烟草、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建始县主要涉及畜牧、中药材、烟草等产业;来凤县主要涉及中药材、生漆、蔬菜、食用油等产业;利川市主要涉及蔬菜、中药材、畜牧等产业;咸丰县主要涉及沼气与农炉灶、茶叶等产业;宣恩县主要茶叶、蔬菜等产业;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主要涉及茶叶、烟草、粮食等产业;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主要涉及蔬菜、水产、粮食、畜牧等产业;主要涉及果品、粮食、中药材等产业。
4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的组成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第一專利申请人(第一专利权人)中,个人有3 205件,占52.10%;企业有2 522件,占40.99%;高校有157件,才占2.55%;合作社(或产业协会)仅153件,占2.49%;研究机构有88件,只占1.43%;医院18件,占0.29%;推广中心与检测站有4件,占0.07%;政府部门有4件,占0.07%。
该区域涉农国家专利的第一专利申请人 (第一专利权人)中,企业有1 303件,占60.24%;个人有581件,占26.86%;合作社(或产业协会)只133件,占6.15%;研究机构有86件,仅占3.98%;高校有52件,占2.40%;医院3件,占0.14%;推广中心与检测站只有3件,占0.14%;政府部门有2件,占0.09%。
5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涉农专利保护与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武陵山片区涉农专利保护与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宣恩县、咸丰县、鹤峰县、建始县、来凤县等县获得涉农国家专利件数较少, 专利保护意思有待加强;②涉农外观设计专利,尚未收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宣恩县、鹤峰县、巴东县等县;③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以及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密切相关的专利,并不多见;④湖北省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恩施市最近5年万人获涉农国家专利量,还不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其农业科技创新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⑤巴东大蒜、巴东三叶草、咸丰白术、景阳鸡、宣恩火腿、鹤峰葛仙米等地理标志相关的专利很少;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作为第一专利申请人(第一专利权人)的很少,只有133件,仅涉及巴东县丰太农业专业合作社、湖北长阳廪君茶叶专业合作社、建始县花坪野三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利川市箭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利川市金土源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五峰巴山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长阳金田中高山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水产协会等8个专业合作社与产业协会;⑦地方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医院专业实力强,但作为专利申请人的贡献较小;⑧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具有直接面向农民,负责一个地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指导农民生产,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服务等职能,然而作为专利申请人较罕见,未能很好地完成涉农专利保护与农业科技创新的职能。
6 基于涉农专利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智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策略
6.1 实施县域与龙头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调查与评价湖北省武陵山片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实施县域与龙头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全面组织县域与龙头企业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从而提升自生能力与竞争力。
6.2 综合保护基于美学思想表述的外观设计专利
充分利用该地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文化遗产,对其农副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并结合外观设计问题所涉及的专利权、版权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从而综合保护基于美学思想表述的外观设计专利,丰富农副产品的品牌与广告效应。
6.3 发展基于传统知识与农业遗传资源的创新
充分利用此地区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以及传统知识资源与农业遗传资源的比较优势,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与传统知识,创新基于传统知识与农业遗传资源的产品与产业,发挥传统知识与农业遗传资源的创新源泉作用。
6.4 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与相关产业的科学创新
调查湖北省武陵山片区特产与地理标志,分析地理标志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与相关产业的科学创新,构建地理标志产品的支柱产业,推进地理标志相关产业的智力精准扶贫。
6.5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协会等的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该区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科技副县市长、科技副乡镇长、村组长、大学生村官、扶贫办人员等的农业科技、农业知识产权等的培训教育,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协会等的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全面提升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竞争力与自生能力。
6.6 推进医院对少数民族医药与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调查此地区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传统中医药以及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等,传承发展提升传统医药,激发当地医院对传统医药等的传承与发展作用。
6.7 发挥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
调查湖北省武陵山片区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农业科研中心与试验站、企业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等)、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资金、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技术、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农业科技政策等现状,分析其农业科技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力争构建一个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农业知识产权服务与农业推广创新为纽带,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为特征,以人才使用创新为核心、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模式的“五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融合”的开放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发挥地方高校与研究机构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作用。
6.8 提升農业技术推广站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科技创新职能
加强该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发挥其新技术与新产品推广,农民生产指导等振兴农村经济的服务,提升其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科技创新职能。
7 建议
基于涉农专利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智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分析,本研究建议湖北省武陵山片区等扶贫攻坚主战场与民族地区:①实施县域与龙头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②综合保护基于美学思想表述的外观设计专利;③发展基于传统知识与农业遗传资源的创新;④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与相关产业的科学创新;⑤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协会等的农业科技创新;⑥推进医院对少数民族医药与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的传承与发展;⑦发挥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⑧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科技创新等职能。
参考文献:
[1] 马玉荣.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J].中国经济报告,2017(11):15-19.
[2] 董 峻,高 敬,侯雪静,等.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六大新信号[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2/30/c_1122188285.htm.
[3] 孙志国,桑 霞,戴光忠,等.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J].江西农业学报,2014(10):129-133,137.
[4] 孙志国,殷瑰姣,戴光忠,等.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社区传统知识保存[J].江西农业学报,2014(12):130-133,137.
[5]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农业资源优势及区域产业化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3(2):37-39.
[6]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党政视野,2016(7):44-44.
[7] 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30):28-30.
[8] 郑成思.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J].环球法律评论,2006,28(3):304-317.
[9] 马一德.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J].中国法学,2013(4):27-38.
[10] 杨中楷,黄 颖,徐梦真.我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的空间分布[J].科学与管理,2014(2):65-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