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8-10-10 11:30张林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策略

张林燕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健全学生人格成为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点。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学生良好品德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根据学科内容,科学的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人生观念,并逐渐形成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8-022-01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联系,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增强自身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能利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尊严。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毋庸置疑,但如何有效的开展教学,是广大教师密切关注的。教师必须科学的审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教学策略优化、调整,才能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概述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道德与法治正式的进入教学实践。《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也明确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实践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为根本,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核心素养。因此,初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搭建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通过拓展知识内容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由此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主要由“道德品质、健康生活、法制观念”三个维度构成,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坚持以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原则,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

(一)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敢于摒弃以往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革新,在实际教学中巧设屏障,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就当前初中教学实际情况看,微课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已被充分证实,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的运用,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际教学中。譬如:在学习“小康社会构建意义”教学内容时,如果以平白直叙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不能有效的感受到小康社会的重要性,更无法理解小康社会的构建与自身存在的关系,教学质量难以有效保证。此时,如果教师利用反思讨论法,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父辈们年轻时生活环境上的差异性,并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讨论,使学生感受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为使学生有效理解教学内容,学校可开展“忆苦思甜”,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此一来,学生更能真切的感受到社会主义事业对广大民众的福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康社会构建意义”。

(二)巧设教学情景,为学生良好素养的培养搭建平台

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已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必须及时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转变被动学习思想,主动进行学习。在转变过程中,学生必须借助特定的环境与方法,譬如教师的引导,同学的参与等,才能有效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精神首领,对学生良好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就如以较受争议的话题:该不该扶跌倒的老人这一热题,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情景模拟,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该活动中。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和教师一起对这种现象的成因和化解策略进行探讨,并对此类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三观意识的正确树立,即在强化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道德和情感素养。学生通过互相参与,变被动为主动的进行学习,有利于学习思维的转变,通過切身参与,学生能够感受到“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情景,并紧贴生活实际,必定使学生在情感上形成共鸣,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换句话说,社会时事热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都可以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素材。趣味、真实的情景,能够构建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在反思、讨论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三)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定制方向

完善教学计划,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教学的关键。所以,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必须科学的构建教学目标,才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定制方向。在教学目标的构建上,教师必须紧贴时政热点和课材内容,这样才能端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进而完成核心素养的有效构建。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根本,并紧紧围绕学生实际情况与时政情况,深入解析课材内容,并进行内容整合,归纳教学重点,并最终确立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材内容,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应将社会实践放在首位,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知识印象,感受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理解课材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正确的审视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巧设教学情景,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搭建平台,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104-106.

[2]张松.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2016,(15):66-68.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